“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饿肚子了”。新学期开启,华东师范大学开了一门“活色生香”的通识课——《家常菜》。
教学内容很“家常”也很丰富,既包括天南海北家中常做的“青椒土豆丝”,又包括极具地域特色的海派菜八宝辣酱、粤菜菠萝咕咾肉、川菜干烧大虾等菜品。
想想,在一所高等学府中开“厨师班”,上课时会是怎样一番“火爆”场面。
这一课程的开发,其实也反映了我国教育方针的一项转变: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也就是说,体美劳教育成为了大学教育的一项“硬指标”。《家常菜》课程开设,无疑是上述《意见》指导下,一种既接地气又攒人气的操作。
其实不唯“家常菜课”,早前,各大高校开设的各类通识课,可谓精彩纷呈。
比如,西北大学一直开设有爬树课,据说这能增加地质学、生物科学等学科学生的研究深度;厦门大学开设一门特色体育课——桨板运动。在南京农业大学,则连续多年开设“减脂课”,教学生如何科学减肥。
而浙江大学更曾因“吃货课”网络走红。他们开设了一门《动物产品加工实验》的课,专门琢磨美食配方、控制配料和火候。
大学之大,很重要一点在于课程内容之丰富与全面。如今,年轻人踏入社会,越发需要更全面的能力与素质,作为国民教育链条的关键一环,在“育人”、“成人”方面,大学也愈有必要充沛其精神,强健其体魄,长养其能力。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社会越发多元化,当代大学生也需要通过通识教育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更全面的能力,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做一个更全能的现代“后浪”。像“家常菜课”“自救营救”“护理”这类的通识教育课程,也需要高校同步跟进,多多益善。
□和生(媒体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