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反田
前几天看上市公司公告,有家消费品牌公司业绩预增,其中一部分来自于他们投资的新品牌融资估值快速提升,提供了数千万元的非经常性盈利。新品牌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投资增值,还是蛮多赢的局面。
新消费浪潮正在涌起,各路精英纷纷投身其中,新品牌层出不穷,竞争也越发激烈。资本市场愿意给最近上市的一些赛道上的新品牌领先者比如泡泡玛特、逸仙电商、雾芯科技等非常积极的估值。但另一面则是,新近创立的新品牌出头难,融资也难。
最近两三年,我跟消费类上市公司聊得比较多。他们可以归为CVC(企业风险资本)类投资者,有产业背景和资源,但其实投资仍然不容易。新品牌一旦增长趋势确立,估值总是不便宜,内资基金的投资估值如果还不够高,美元基金往往会再来加一把火。有家熟悉的上市公司,之前比较偏好的估值水平是1.5倍PS(市销率),两年下来估值预期也需要跟着市场行情向上调整。不光投资难,并购更难。新品牌估值高,成长期盈利低,愿意出让控股权的新品牌本来就少,即便新品牌愿意,眼下的财务盈利水平也很难与A股市盈率主导的估值模型对接。
有意思的是,今年观察到好几起新品牌投资案例,都是前两年崛起的新锐品牌,种种原因遇到增长瓶颈乃至销售回落,然后是产业背景的投资者在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投资进去成为重要投资者。一般而言,财务性基金投资者,除了天使阶段投团队,有业务流水之后都还是锦上添花为主,难有雨天送伞的时候。CVC产业投资者愿意出手,大体是看中品牌团队中的某些亮点,然后觉得其他一些短板自己可以协助补强,在估值水平较低的时候,就可能会出手参与,而丰富品牌矩阵,往往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
CVC投资者把投资时点往前移,在新品牌还没壮大的时候就参与其中,这类案例接下来也会增多。我之前已经观察到有类似的案例,产业资本在新品牌还没完全壮大的时候参与进来,在战略、人力资源、关键流量资源、信用背书等方面提供支持,而新品牌团队也不负众望,持续推出优秀的产品,维持强劲增长态势。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比如珀莱雅(603605,股吧)投资彩棠。彩棠品牌创始人唐毅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但在电商运营等方面,新股东珀莱雅则正好能力出众,两者结合推动了彩棠品牌在今年异军突起,是很棒的案例。完美日记收购小奥汀,其实也是类似的案例。
只要新品牌创始团队把用户洞察、产品基调、品牌调性创建好,就有可能吸引到CVC资本的投资,对接更多资源的支持。至于未来是独立发展,还是融入CVC企业体系,我觉得也是动态平衡的过程。关键还是看不同团队的愿望、能力与资源。甚至进一步说,即便小额投资参与的新品牌孵化不成功,但新品牌团队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原有的业务增加更多创意与新思路,投资可能也算是划算的。
对于有些上市公司来说,也需要注意另一层问题。不关注新品牌投资机会,可能意味着上市公司团队思维过于保守,缺乏对新动向的敏感度,这往往意味着在逐步远离年轻用户,是不好的迹象;如果过于关注,老板对抓主业发展兴趣逐步降低,整天飞来飞去看项目,面对诱惑太多,也有本末倒置的风险。相对而言,可能战略上高度重视,执行上委托给团队和外部合作基金,控制好分配给主业与新机会之间的平衡,会是更合适的状态。
碰到闪光的新品牌团队,在他们还没突破第一层上升轨道的时候,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去找到可能适合合作的CVC资本,一起来共同投资,协助品牌上升到另一个平台,这也是我们挺乐意去参与的一类机缘。
(作者系时新资本管理合伙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