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泰证券资产管理
开年以来A股气势如虹,上证指数最高站上3622.35点,创5年内新高。
但许多投资人也说,指数上涨了,自己的股票并没有涨。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年开始的行情分化:
#
1月4日,上证指数上涨0.86%,两市下跌个股达到1100家;
#
1月5日,上证指数上涨0.73%,两市下跌个股却达2385家;
#
1月6日,上证指数上涨0.63%,两市下跌个股更达2980家;
#
1月7日,上证指数上涨0.71%,两市下跌个股再达3282家。
(数据来源:Wind资讯)
2021年的头4个交易日大盘一路上涨,下跌的股票数量却一天多过一天,外加算上本周大盘的调整,虽然股指突破向上,但是投资人的股票不一定有对应的市场表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当下,“抱团”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市场热词,讨论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支持者称:资金涌向龙头“抱团”是机构化的必然趋势,且这一趋势才刚刚开始。
反对者称:找不到继续“抱团”的理由,因为树不会涨到天上去,均值回归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
该如何看待“抱团”这件事?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清楚,“抱团”究竟是咋回事。
简单来说,所谓“抱团”就是指机构资金集中持有少数个股或少数行业的现象。
再通俗点来说,“抱团”也可以理解成“抱团取暖”的意思,指的是机构资金不断加仓某一个板块,到后来集中持有某一个板块,不轻易进行调仓换仓,“抱团”选择的往往是那些确定性较强、业绩预期较好的大类资产板块。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
投资中的“抱团”行情呢?
伴随着以股票发行注册制为龙头的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逐步落地,机构资金在A股市场的持仓及交易占比出现逐渐提升。
据《经济日报》报道,从交易情况看,截至2019年11月底,境内专业机构A股交易金额占全市场比例为17.75%,较2018年上升1.34个百分点。从持仓情况看,截至2019年11月底,境内专业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合计11.50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6.26万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倍多。境内专业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17.83%,也较2018年末上升3.47个百分点。
机构投资者占比高,意味着“抱团”现象更容易产生,对此,对待“抱团”,我们更应该谨慎理智地看待当前的市场,尽量避免盲目追逐估值过高的投资标的,不受相关市场信息干涉与影响。对此,华泰证券策略研究团队张馨元、胡健也认为,当前行业分化有望收敛,应当区别对待“抱团”品种,从资金和资产两端考虑问题。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聪明地参与后市行情,小泰的建议有3点,供大家参考:
寻找真正便宜的投资标的
说起投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莫过于“选择那些真正便宜的投资标的”。因为“真正便宜”意味着拥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达摩达兰曾说,购买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所期望的收益,而作为一个审慎的投资者,在购买一只股票之前,需要对投资标的进行估值。在合理估值的基础上,方能长期致胜。
慎做短线交易
想要精准把握市场的走势,其难度不言而喻,就像华尔街的一句名言:“要想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飞刀还要难”。
听说过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投资。历史数据便是最好的证明。
上证指数、沪深300走势与成交量对比图
数据来源:Wind
统计区间:2010.11.13—2021.1.12
一句话总结这张图:“别人贪婪的时候我贪婪,别人恐惧的时候我更恐惧”。市场交易量总是随着股指的高低起伏,普通投资者很难精准择时,往往市场涨的时候买入跟进,市场跌的时候卖出离场,很难在短线交易中获取理想收益。
所以说,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还需谨慎对待短线交易,因为一不小心便陷入追涨杀跌的陷阱。不仅如此,频繁的短线交易,还会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最终的投资效果。
聪明地卖,落袋为安
假如因为之前参与到“抱团”行情中,且已经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收益,那么此时选择适当卖出,锁定收益,落袋为安,也不失为一项聪明的选择。毕竟少赚一些钱,但最终赚到钱,还是比大赚过一些钱,但最终没怎么赚钱要好得多。
写在最后:无论“抱团”是继续还是瓦解,都希望大家可以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逻辑和方法,然后以一种放松的心态,等风来……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