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真叫卢俊”
杭州人的买房故事,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坐在西湖边的长凳上,关于房子的消息,就能随着湖风吹到你的耳朵里
在星巴克嘈杂的环境中,稍微留心一下,也总有新发现
上个周末,我刚点了一杯咖啡坐下,就听到旁边几个杭州老阿姨正嗨聊着买房大计
职业敏感的我,于是竖起了耳朵,但听到的,却是段略带辛酸的故事
01
也许是最近的杭州楼市太火了,连老阿姨们都蠢蠢欲动,打起了买房的主意
她们都还住着市中心的老房子,是地地道道的老杭州
关于买到哪里,有人提议去丁桥,毕竟还是主城区,也有历史底蕴,地铁3号线也快通了,将来能直通朝晖、武林、大关一带,回家方便
这里300万左右的总价,也能接受。家里人多的,预算提一提,还能买到大房子
但也有人觉得丁桥不够繁华,于是提议去临平,因为差不多的总价,临平核心区的城市界面更好
给出的理由是:主城区对于老人家没太大意义,更重要的是生活配套要成熟,得热闹
以后老姐妹们还能约着一起出去,将来9号线直接通到塘栖,到古镇里喝茶聊天吃美食,听起来更加悠哉悠哉
她们聊得看似轻松,突然有人话锋一转:以后想去西湖边跳跳舞,去运河边“走大运”可就难咯
杭州湖滨公园
土生土长的杭州本地人,如果没有抓住城市发展的风口,想要改善居住条件,就不得不住得越来越远
条件好一些的,还可以选择祥符、城东新城、笕桥等板块;差点的,甚至只能到城市边缘
这些地方,老杭州原本都不大会多看一眼
02
别说这些地方,就是如今红得发紫的桥西、申花、黄龙,或者奥体、未来科技城,在老杭州人眼里,统统都是乡下
拱宸桥?“就那个下只角啊,当初都是不太体面的人才住的地方。”
申花?“曾经是化工厂、药厂遍地的毒地。”
黄龙?“哦,古荡啊。”
钱江新城是滩涂,世纪城、滨江区是“对江”,未来科技城不过是冬天去乡下掏羊锅的地方
在老杭州心中,“老十门内”才是真杭州
这个范围又非常非常小,北到武林门,南到凤山门,东到庆春门,西到湖滨,也就是西湖东岸那一小块地
杭州“老十门”
90后潇潇就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一家人住在运河边,现在正为把新房买在哪里而争论不休
在父母眼里,出了武林门,就已经不再是杭州
即便母亲开明一些,也只肯把这个界限定在拱宸桥,再往北,就不太情愿了
但这个范围内的选择余地太小了,楼盘不多,总价起步动辄都要六七百万
家里的老房子并没有拆迁计划,也不舍得卖掉
一家人商议后,决定把临安的房子卖掉,那是父母原本打算用来养老的房子
如此一来,预算提高到了500万
潇潇一心想去买亚运村,即便只够得着小户型,但也是城市将来的绝对C位,他们错过了这座城市的太多机会,不能再继续错过了
但父母并没有放下“对江”的看法,是绝不肯跨江的
好说歹说,父母才勉强把往北的界限,又向北移了一些,勉强可以接受祥符
03
在潇潇家,“对江”终究还是输了
和当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上海人一样,跨江而去是一座城市老底子的居民很难跨过去的坎
也有人虽然看到了机会,但是却不敢下手
6年前,小徐一家人考虑买房时,不是没想过奥体的绿地旭辉城
但当时的钱塘江两岸,一桥、二桥之间,只有西兴、复兴两座大桥,过去并不方便
虽然他们工作在南星桥附近,不过是跨个江的事,这道天堑还是成为他们的拦路虎
最终,小徐一家还是选择守在江北岸,他们买在普福的保利·梧桐语,因为1号线刚刚开通,虽然站点距离楼盘还有800米,但在当时的杭州,地铁还是个稀罕物
当初好像是个很明智的选择
实际上,当时这两个楼盘价格差不多,精装交付的绿地旭辉城,2.2W/㎡,毛坯的梧桐语1.7W/㎡,稍微便宜一些
但现在回头再看二手房价,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绿地旭辉城已经奔向6W/㎡,梧桐语也才4W/㎡
现在,小徐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他们又打起了滨江学区房的主意,但门槛已然很高
小徐没敢下手,但即便下定了决心,当时跨过钱塘江到江南岸买了一套房,稍有一个意志不坚定,就可能会“下车”
在我们的后台,一位粉丝就有这样的经历
2014年3月底,他分别以2.2W/㎡和2.3W/㎡在靠近奥体的地方买了两套房
但周围的人却投来鄙视的眼神,形容这里是鸟不拉屎的地方。萧山本地人也不愿意买过来
他当时也开始后悔太冲动,定金都付了,想退掉,销售却不让
后来,他以亏损三万定金的代价,把其中一套转给别人,自己只留了一套
成就了朋友,自己至今还在悔恨不已
正应了那个段子:总有一天,你会感激那些苦苦劝你买房的销售
还要补上后半句:以及当你打退堂鼓时,坚决不让你退房的销售
04
如今的钱江两岸,再也不是仅靠孤零零的两座桥连接
在一桥到二桥之间的9公里黄金地段,已有14条已建成或在建的过江通道,包括4座大桥、7条地铁、4条隧道
这与黄浦江核心地段的过江通道如出一辙,从杨浦大桥到南浦大桥,这10公里地段里,也有13条过江通道
杭州的拥江之路,确实有点复制上海的味道
可是,放到十几年前,谁又能想得到,蜷缩在西湖东岸的小杭州,能有这么大本事,一度敢挑战老大哥上海
要知道,1996年,杭州将滨江区纳入主城区版图,市区面积也才683平方公里
后来,萧山、余杭并入后,市区面积扩大至2068平方公里,市域面积达到16853平方公里。至此,杭州成为长三角第二大城市,仅次于上海
如今依靠互联网经济,这个“巨无霸”变得越来越强,几个爪子能伸到钱塘新区、未来科技城、三江汇
各种新城概念层出不穷,难免让人眼花缭乱
随着城市骨架的拉伸,老杭州人看不上的远郊,都带着全新的概念横空出世,并通过地铁连通到市中心
很快,地铁6、7号线就要开通了,大江东、空港,还有遥远的富阳,这些距离城市核心二三十公里的地方,地铁1小时就到城市核心了
这些新的板块,确实不能再以旧眼光来看待了
或许,不是老杭州人没有眼光,任何一座城市的本地人,都还很容易“感情用事”
他们对这座城市“知根知底”,板块的缺点总是信手拈来,生于斯长于斯,很容易忽略城市是在慢慢蜕变的
而且,祖祖辈辈养成的生活习惯,很难被轻易打破,西湖边、运河边的市井生活,哪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精明的上海人,还不是有栽了跟头,踏上浦东发展高速列车的毕竟是少数,至今还有很多人住在市中心难见光日的老破小里
1996年(上)与现在的杭州市区图
但外地人来了,却可以带着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座城市,没有“历史包袱”,看不到过去的缺点,满脑子都是未来的憧憬,敢于“下注”
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因为预算有限的“被逼无奈”
很难说,当初买在奥体的,究竟是投资行家,还是因为住不起主城
一个板块的崛起,总要从一无所有开始,房价起点也低。这是投资机会,也是难得的低门槛机会
这时候,敢下手买房的,一定得需要想象力,以及坚定的信心
05
随着城市能级的变化,杭州人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杭州已经不再仅仅是杭州人的杭州,她是全浙江的杭州,甚至是全中国的杭州
世界级的定位,对本地人是有阵痛的
近三年,杭州新增人口总计117万人,越来越多外地人涌入杭州,大街小巷已经很少再听到地道的杭州话
朝晖、大关、德胜,住在这里的老杭州们,总要面临一个抉择:是守着等拆迁,还是踏出舒适圈
不可否认,以武林广场为代表的传统市中心,依然是这座城市无可撼动的中心之一,保留着最杭州的生活方式。所以,任凭钱江新城的豪宅房价创出新高,武林壹号依然是杭州豪宅代表TOP1
但随着城市骨架的拉伸,“国际杭”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中心,在奥体、在未来科技城、在大江东……去承接不同的城市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置业
城市发展的车轮轰隆隆滚滚向前,老杭州人放弃传统市中心固然可惜,但如果因此收获一个新的中心,或许还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