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洪泰财富
当代年轻人现状是这样的。
发工资前一天:
发工资那天:
然后开始交房租、还花呗、还信用卡
发完工资第二天:
接下来一个月,继续靠着花呗和信用卡度日。
1
19年的时候有这样一则新闻,珠海西区某小区内发现一女孩陈某烧炭自尽。在清理遗物时,陈某母亲吴女士发现,月薪仅3000多元的陈某,名下却有14张信用卡,经查实授信额度超过77万,合计欠款总额达到87万多元。
2018年,央行发布了一组可怕的数据。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高达880.98亿元。
香港最大投行的汇丰银行,也曾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90后的年轻人,人均负债比高达1850%多,每个90后年轻人平均负债12万元。
《95后信用卡消费报告》里同样指出,95后超前消费意识更强,信用卡最高刷掉收入的60%,每月透支消费、零储蓄的人,占到15%。
据统计,全国有1.75亿90后,其中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
这意味着,每十个90后里就有一个同时使用多个网贷工具,被花呗、白条等等平台困住了人生。
随便在搜索引擎搜一搜关键词,就能看到各种触目惊心的新闻:
2019年8月,南京一所著名的211大学毕业2个月的阳光大男孩许阳(化名)不幸坠亡。跳楼前1年时间里,许阳从10家上征信的持牌金融机构贷款36次,累计获得贷款7.2万余元。截至目前,许阳在10家持牌金融机构的贷款中,尚有9笔累计2.15万余元贷款未还清。
2018年,来自湖北天门的农家子弟、25岁的研究生罗正宇因网贷欠款5万多元,在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路一家小旅社自缢。
2019年,安徽小伙小云(化名)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收入不高,却经常需要应酬,便在手机app上借款。以贷养贷、拆东补西的小云最后无力偿还欠款,陷入绝望的他在还款到期那天喝农药自杀,结束了仅25岁的年轻生命。
2
年长的一代可能捡到当下年轻人的现状会非常吃惊,怎么会有人存不下来一分钱呢?
中国一直是储蓄大国,存钱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如今却也在慢慢转化为“负债大国”。
超前消费的观念正在疯狂影响着中国年轻一代人群。
他们表面是精致的“小布尔乔亚”,背地里确实非常典型的“隐形贫困人口”。
消费的作用不可否认,拉动内需、推动双循环。
但是对于个体而言,一直超前消费,可能会把你拖进负债和借贷的深渊。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是关于“消费主义洗脑”的,的确,现在关于消费的广告真的是随处可见,仿佛你不消费就是对不起自己。
好多人奉为“哲理”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偶尔买,偶尔爽;一直买,一直爽!买买买!
开开玩笑没有问题,真的当真大可不必。
现在社会的阶层其实是很分明的,不是你超前消费你就拥有跨越阶层的能力的。
借的钱,难道不用还?
3
越穷的人,皮质醇含量越高,越有借贷的冲动,越有透支消费的欲望。
这个社会的残酷就是给了你太多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的欲望。
而商家呢,制造一个一个绚烂的场景,让你的欲望无限放大,盘剥你的剩余价值,让你陷入负债的牢笼,不得不套着枷锁前行。
于是,举步维艰。
最可怕的是,你可能都没看清这样的“套路”,而单纯地认为自己是在为梦想、为人生、为自己的青春价值买单。
有人这样总结过:
消费主义把欲望变成人生价值,把无法实现欲望变成人生无价值。
现代人的痛苦,多多少少来源于此。
然而,消费主义真正为人们带来什么?
只是潮水般一波接一波的欲望,空洞干涸的心灵,以及一无所有。
诚然,目前的高消费、高房价正在把大批90后逼成佛系青年——反正我买不起房,我不如对自己好一点。
但请记住,对自己好一点是有界限的,通过借贷来满足自己欲望的不是对自己好,而是给自己的未来增加许多路障。
钱要还,贷款要交,弄不好还要上个征信,影响你以后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门钥匙,放纵肯定更不是。
4
上周末和朋友出门玩,说到发工资的事儿,朋友一脸高兴我说,我已经把花呗关了两个月了。
如果你现在被花呗困住,就慢慢减少花呗的使用量然后关掉它。
如果你花呗信用卡两头补,就要自己制定出清晰的收入和还款计划。
千万不要被超前消费绑架了人生。
等你不再负债而拥有一定储蓄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合理理财了。
理财的重要性我已经说过无数遍了。
回顾2020年我国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走势。2020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9%。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环比有所回落。一月和二月CPI分别同比上涨5.4%与5.2%。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季度的资产年化收益率低于5%,实际上我们的钱是不断缩水的。
通胀就在我们身边,怎么跑赢通胀,借钱是肯定没戏的,只能靠理财。
上文提到的,律师助理欠款87万。
而有的人却可以靠买基金赚20万,收益10%以上就卖出,然后买新,再配合每个月做定投。
我在繁重的负债里,焦头烂额;
你在轻松的理财中,赚得飞起。
这就是背贷和理财的本质区别。
声明:本资讯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对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资讯中的观点、结论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