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私风云
“最近加仓了一些投资越南市场的QDII基金,打算长期持有,等待这些新兴市场的崛起。”北京一位基金投资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内投资者对海外市场的需求也在提升。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启动年内第三轮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的发放,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位列其中,公募QDII额度再扩容。那么,历经13年出海投资的QDII基金业绩究竟如何?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今年以来可统计的263只QDII基金(份额分开计算)平均收益率为8.43%,虽然整体收益较其他权益类基金稍显平庸,但个别QDII基金已经跑出超额收益,最高收益率达到80.38%。
对于海外市场投资机会,德邦基金海外与组合投资部总经理郭成东更看好港股,“说起港股投资,近年来市场最关注的还是像腾讯、美团这样的新经济龙头企业。”总体来看,也有大量的低估值高分红的周期性行业,虽然今年表现不佳缺乏赚钱效应而被市场遗忘,但市场风格从成长走向均衡的过程中,这些板块的表现机会亦不可小觑。
QDII基金业绩回暖
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以及疫苗进展的不断推进,市场担忧属性正在逐渐削弱,全球风险投资偏好正在回暖。在此背景下,配置了美股、欧股、港股等海外市场的QDII基金业绩集体迎来反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7只QDII基金年内收益率超过50%,最高收益率超过80%。
从产品规模来看,QDII基金发展至今仍然较为小众。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QDII基金总份额达到1067.86亿份,资产净值合计1183.23亿元。
自2007年首批四只QDII基金成立以来,公募基金进行海外投资的历史已长达13年。虽然首批QDII基金曾经获得众多投资者追捧,但由于首次出海不久便遭遇全球金融海啸,导致基金净值遭受重大波及,使得后面成立的QDII基金也面临较大投资挑战。目前,首批4只QDII基金面值均陆续回归至1元以上。
随着海外投资逐渐成熟,QDII基金也逐渐取得较佳的投资收益,加之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内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开始重视海外优质资产的配置。
QDII基金的投资品种也在不断丰富。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目前市场存续的QDII基金按投资市场划分,主要有投资美股市场的QDII,投资欧洲市场的QDII,投资港股、中概股和亚洲等新兴市场的QDII;按照行业主题划分,主要有医药、科技、消费等行业主题QDII;按照商品属性划分,主要有黄金QDII,原油等能源QDII;此外,还有债券QDII以及其他类别QDII。
今年三季报显示,QDII基金对港股仓位环比明显回升。据中信证券统计,从行业角度看,零售业、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在三季度获得QDII基金较大幅度青睐。三季度QDII重仓持股在零售、技术硬件与设备、耐用消费品与服装、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原材料板块增配金额分别达到26.9亿元、8.4亿元、1.5亿元、1.3亿元、1.1亿元;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银行、能源、食品饮料与烟草以及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板块配置资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
港股投资机遇较佳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启动年内第三轮QDII额度发放,拟向23家机构发放QDII额度42.96亿美元。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累计共有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和信托类169家机构获得QDII投资额度,合计达到1166.99亿美元。其中,证券类QDII投资额度合计达到562.8亿美元。这意味着有更多资金将会参与到海外市场的投资运作中。
对于海外市场的投资机遇,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A股市场相比,海外市场的走向更需要紧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如果因疫苗大规模接种,全球经济运行秩序逐渐恢复,那么可能会导致未来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逐渐回归正常,货币政策收紧对股市影响更为明显。相对而言,A股市场具备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更适合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险港湾。
郭施亮认为,海外资产配置,更适合做美股、A股、港股以及欧股等资产分散配置,且注重亚洲市场,因为相对于欧美市场,亚洲市场的经济韧性更强,可预期的投资确定性更高。细分行业来看,需要关注巨头企业,包括银行、互联网科技以及消费等。
国金证券建议投资者增强权益配置,一方面维持“美股+欧股+港股”的核心配置,以把握住拜登时代叠加疫情解困的反弹预期,另一方面将投资范围横跨境内外的“科技+消费”主题基金作为组合的权益类辅助,既可捕捉新经济行业的投资机会,也可作为多元化市场的风险分散手段。
基于现阶段的港股投资机遇,国金证券认为,拜登胜出对港股阶段有偏正面影响,但其对华态度仍有待后续观察。港股在上市新规与恒指选股范畴改革以及中概股回归等多因素催化下,市值结构转变为新经济主导,对投资者吸引力增强。
郭成东也看好港股投资机遇,从国家战略和估值方面考虑,非银金融尤其是券商和保险是服务业增速最快的板块,中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将会伴随着科技类公司融资需求的提升而更上一个台阶,直接融资占比的提升和活跃的资本市场有助于科技类企业的定价和国企改革的推进,这些板块与部分周期行业在港股低估程度尤为突出,值得关注。
记者:夏悦超
编辑:姚惠
版式:包文啸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