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车新势力是2014年起步,经历了跑马圈地,2019年以来加速洗牌,排头军脱颖而出。若按单车销售市值(总市值/年度销量)来衡量估值的话,不少造车新势力的估值是传统汽车的上百倍。那么造车新势力为何会有如此高的估值?其存在又是否合理呢?
全球流动性宽松滋生泡沫
疫情冲击下,各国央行货币宽松,根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美、日、欧央行总资产共扩张6万亿美元。正是流动性的极度宽松,吹大了估值的泡泡,而未来的核心就是这个泡泡能吹多大?可以持续多久?
另外,从产业角度看,泡沫是否就等于不好,这还需要打个问号。纵观全球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会经历泡沫化阶段,因为有泡沫才更容易吸引资本,才有利于催生产业的成长。比如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吸引了一大批产业资金,虽然后面泡沫破灭,但也因此培育了一大批互联网巨头。
行业空间广,市场预期乐观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不到5%,而根据国家规划,2025年这一占比的目标值为20%,那也就意味着未来5年仍有4倍的空间。而且从全球看,碳排放要求逐年趋严,叠加补贴政策等激励,电动化路线明确。此外,电动化浪潮大势所趋下,优质供给也将推动需求的扩张。
造车新势力的价值量范围更广
相比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价值量范围更广。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对行业的内在运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变革,即软件定义汽车,未来它也将成为继电视、电脑和手机之后的第四个“屏幕”,承载流量入口的价值,故而也是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的“必争之地”。
此外,在盈利模式上,传统车企的主要盈利点是前端造车,而造车新势力还包括汽车后市场像维保、充电、FSD芯片、系统软件升级等,所以说,它的商业模式是贯穿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因此,包含的价值量范围也更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