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金融分析师李钢
日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备受瞩目。正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联合声明所述,协定的签署彰显了区域内各国坚定支持经济复苏、包容性发展、增加就业、增强区域供应链的承诺,同时也表明各国支持达成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基于规则的贸易投资安排。协定对本地区应对疫情大流行至关重要,并将在疫后通过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复苏进程打造区域韧性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值得关注,这或是我国进一步扩展在亚洲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影响力的关键,更是提升我国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阶段体系和制度,以RCEP为基础形成全球性人民币清付、结算格局应是我国政府及货币当局未来重要的政策战略布局。
首先,以贸易带动人民币国际化符合我国政策战略规划。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部署已由“十三五”时期的“稳步推进”调整为“稳慎推进”,这是经历股市、汇市震荡后的理性冷静调整。随着人民币纳入SDR体系,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量和储备情况有所提升。而今年以来,因我国防控有效,政策应对有力,经济率先恢复,加之货币政策稳健推升内外利差,外资稳步增加国内股票和债券市场资产配置,由此人民币汇率在今年6月后持续升值,外部需求凸显离岸带动在岸波动的特征。但不可忽视的是,人民币单边升值加大外贸企业结汇压力,有损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面对当前严峻的外贸形势,盲目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不符合我国当前金融开放程度、市场承受能力,更加大了金融监管压力。而RCEP协定签署,有利于稳固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加强与日本、韩国及澳洲之间的贸易往来与合作,进而促进各国外贸企业自主选择人民币结算,减轻人民币升值的负作用。此外,应注意RCEP对短期人民币投机情绪的影响,本周离岸快速走强刺激在岸向6.56元偏升方向波动,而当前RCEP对我国经济的实质带动效果尚不能确定,汇率升值一定程度将有损贸易互惠前景,我国央行续作MLF正是出于稳定汇率的需要。
其次,RCEP协定伴随的经济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需审慎对待。相较于欧盟、美洲自由贸易区、中欧自由贸易区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直接自贸区关系,RCEP缔约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差异巨大,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很难做到协调一致。从产业链结构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东盟各国与我国在部分制造业有较强的竞争关系,若二者取消产业流动的政策壁垒,或将不利于我国企业保持产品竞争力,长远影响有赖于产业升级步伐。另一方面,近年来澳大利亚与我国贸易关系有趋紧迹象,美澳是否持续加强紧密关系是中澳在RCEP协定中能否对等履行承诺的不确定因素。此外,中日首次建立直接的自由贸易区关系意义重大,作为发展中国家,在RCEP框架下,我国从日本进口高净值工业产品和资本产品将更有保障,中日协作有利于改善我国日益紧张的外部环境。然而,这种进出口商品不对等的贸易关系,可能难以推进日本企业接受人民币结算体系。当然,解决上述问题并不艰难,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是以供求为基础的灵活自由兑换制度,加快资本项目开放,并用自贸区的政策优惠探索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账户,打通资本流通渠道,同时加快建立安全国际认可的人民币结算体系,可能有助于消除PCEP配合人民币国际化中存在的障碍。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乐观理性看待RCEP对协定国贸易、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的正面促进提升作用,从亚洲整体利益出发,寻求更高的发展层次和增长空间。尤其是我国经济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结构和层次对接政策面临升级压力,稳定持续提升国际地位是战略根本目标,而人民币汇率在稳定基础上提升国际地位是关键的一环。面对机遇与挑战,政府应加快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发挥外贸企业主观能动性,与缔约国协同共进,求同存异,维护全球化趋稳定可持续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