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存款竞争加剧,部分银行纷纷加大了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等产品的营销,银行的存款付息率出现上行压力。但今年上半年由于监管部门窗口指导压降高息的结构性存款,上半年银行存款付息率出现一定下降。
21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杨志锦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货币政策发力在逆周期政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通过下调LPR带动了银行贷款利率下行,由此实现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目标。后续来看,降低贷款利率的关键在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商业银行负债端主要由存款、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和向央行借款四个部分构成。本文以3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呈现上半年银行负债端全景及变化。总体看,上半年上市银行存款占比小幅提升,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占比小幅下降,向中央银行借款占比持平。
上半年由于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存款付息率小幅下行。同时货币市场利率处于低位,同业负债、应付债券成本大幅下降,如一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加权平均)由1月份的2.96%降至6月份的2.46%,下降50BP。此外,由于央行1.8万亿低成本的再贴现再贷款陆续投放,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成本也有所下降。总体而言,上半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呈现下降的态势,为贷款利率下降提供了空间。往后看,下半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走势如何?
大行及部分农商行存款基础扎实
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资产、负债持续扩张:36家银行资产合计为202万亿,相比去年末增长7.8%。负债端方面,上半年36家银行负债合计为186万亿,相比去年末扩张8%。从个体看,36家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均保持正增长,并未出现“缩表”情况,显示出上半年银行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存款仍是中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来源。存款可分为一般性存款和结构性存款,一般性存款又可细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其本金和利息均纳入存款保险范围。近年来存款占比持续提升,主要由于同业负债监管趋严。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36家上市银行存款余额合计为141.83万亿,相比去年末增加12.59万亿;同期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为76%,相比去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这与今年银行表内资产扩张带来存款派生有关。
从整体存款结构来看,在结算类业务降低、存款定期化的影响下,公司及个人活期存款占比分别低于去年末0.5、0.4个百分点。原因在于,疫情冲击下企业部门、居民部门对未来预期较为悲观:企业减少了投资增加定存、居民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导致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转化。
存款是较为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在网点、人员和客户基础允许的条件下,银行更青睐存款。六大国有银行历来在存款来源上具有天然优势,上半年国有大行存款占比为81.2%,相比去年末提升0.7个百分点。
农商行由于网点布局下沉,存款基础也较好。截至6月末,上市农商行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为77.3%,相比去年末提升2.1个百分点。但与国有大行不同的是,农商行活期存款占总存款比例较低,导致其存款成本率较高。
数据还显示,上半年城商行和股份行存款占比分别提升2.0、1.9个百分点至65.7%、62.8%,但占比相较国有大行及农商行低。究其原因在于,二者网点布局相对有限,负债结构相对灵活,通过同业负债筹资比例较大。而由于存款基础相对薄弱,二者也是高息存款的主要吸纳者。
以单家银行绝对值看,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存款余额位列前四,四大行存款余额均超过20万亿,合计达到102万亿,约占上市银行存款总额的四分之三。
从存款占负债的比重看,邮储银行该比例最高,6月末达到96%。紧随其后的是无锡银行(600908,股吧)、张家港行(002839,股吧)、江阴银行(002807,股吧)、常熟银行(601128,股吧)、苏农银行(603323,股吧),存款占比均超过80%,显示五家江苏地区的农商行深耕当地,吸收存款能力强。接下来才是工农中建四大行,占比在80%左右。即便占比最低的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其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也达到59%,换言之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的主体部分。
近年来,伴随着存款竞争加剧,部分银行纷纷加大了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等产品的营销,银行的存款付息率出现上行压力。但今年上半年由于监管部门窗口指导压降高息的结构性存款,上半年银行存款付息率出现一定下降。
农行行长张青松在该行半年报业绩会上表示,上半年农行在负债端成本管理方面做了些功课,通过主动调整存款的策略,继续压降部分高成本存款,使得农行的存款付息率同比下行了8个基点,压降了负债成本。
“至于存款负债成本还能不能继续下降,或者是保持较低的水平。坦率来讲,存款竞争还是非常激烈。”张青松表示。
同业负债占比持续下降
同业负债是银行弥补资金来源缺口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同业负债以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加总衡量。其中,同业存放是同业负债的主要构成项,上市银行同业存放占同业负债比例达到50%以上。
同业负债一度是支撑中小银行扩张的“利器”。但2017年以来,监管对同业业务监管趋严,同业负债占比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这一趋势亦持续。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3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余额合计为21.4万亿,相比去年末增加了近8000亿;但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为11.1%,相比去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
分银行类型来看,上半年各类型银行同业负债占比相比去年末均出现下降。具体来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占比分别下降0.3、0.8、0.5、0.7个百分点至9.1%、17.2%、13.5%、3.7%。大行因为负债来源广泛、结构稳定,农商行同业认可度不高,二者对同业负债的依赖性较低,而股份行、城商行占比相对较高。
从单家银行看,截至6月末,上海银行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最高,接近26%。紧随其后的是兴业银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占比分别为24.1%、21.1%、17.9%、17.7%。整体来看,上市银行均符合同业负债不超过总负债1/3的标准。
银行的应付债券主要是同业存单、金融债、二级资本债等。从2014年开始,随着同业存单发行放量,银行的发债融资也逐渐增多。在银行应付债券中,同业存单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36家上市银行应付债券余额合计为12.1万亿,相比去年末收缩了约3000亿。从占比看,应付债券占总负债的比重由去年末的7.2%,下降至6月末的6.5%,下降了0.7个百分点。
分银行类型看,6月末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应付债券占比均出现下降:占比分别为3.6%、11.1%、14.5%、12.2%,分别相比去年末下降0.4、1.1、1.7、2.8个百分点。
同业负债及同业存单的久期一般较短,多为1年以内。在今年2-5月,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同业负债及同业存单的付息成本大幅下降。但二者余额及占比不升反降,表明银行并不希望增加同业负债的分量。
光大银行(601818,股吧)行长刘金在该行上半年业绩会上表示,上半年在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情况下,同业负债利率大幅下行。从成本视角看,加大同业负债吸收力度存在阶段性机会,但光大银行始终坚持存款的核心定位,坚持夯实负债基础,促进可持续发展。
分析来看,原因主要有:一是存款占比提升,对同业负债的需求下降;二是部分时段存单利率即便下降,但也还是普遍高于存款利率;三是监管对同业资金运用仍然严格限制;四是存款利率更为稳定,但同业负债、同业存单利率可能会随着市场利率回升,利率并不稳定。相比于央行货币投放带来的同业负债扩张,存款给银行的安全感要更强一些。
实际上,7月以来随着央行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市场利率出现上行,同业负债及应付债券成本大幅上升。
农商行向央行借款占比显著增加
“向央行借款”科目表示央行将钱借给银行后,银行形成对央行的负债。目前,这类负债由MLF、PSL、逆回购、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形成。整体来看,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在负债中所占比重较低。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36家上市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余额合计为4.8万亿,相比去年末增加约600亿;占比与去年底相当,大约在3%左右。分银行类型来看,股份行和城商行向央行借款占总负债比例较高,6月末占比分别为5.1%、4.5%,而农商行、国有大行的占比分别为3.6%、2.6%。
分析来看,国有大行和农商行的存款基础较好,资金来源较为稳定,而股份行和城商行吸储能力相对较弱,对稳定地向央行借款配置意愿更为强烈。值得注意的是,上年上市农商行向央行借款余额为619.07亿,同比大增32.6%;其占负债比重亦提升0.6个百分点至3.6%。这反映出疫情以来央行的结构性政策的确对农商行的负债起到了有效补充作用。
一般而言,央行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交易对手主要是国有大行及股份行,但今年应对疫情推出的再贷款工具大范围惠及农商行。为应对疫情,央行上半年创新推出了3000亿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政策、5000亿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以及10000亿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以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等。而农商行贷款主要投向小微、民企,相应获得央行较多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则是“向央行借款”增加。
从成本看,央行1.8万亿再贷款利率较低,比如3000亿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利率仅在1.6%左右,因此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平均成本应有明显下行。下半年央行再贷款还将继续投放,但3000亿防疫再贷款已在上半年投放完毕,剩余再贷款利率高于3000亿防疫再贷款,下半年银行向央行借款成本可能略微上行。
往后看,7月以来结构性存款持续压降且幅度大于上半年,这有助于降低存款成本。但市场利率快速回升,同业负债、应付债券成本相应上行。二者相互作用下,银行计息成本的走向尚有不确定性。在压降结构性存款后,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单补充负债,显示银行中长期负债缺乏。其中,中小银行压降规模更大,负债压力显著,因此针对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定向降准效果可能更好。这将有助于降低同业负债、应付债券成本,从而为降低贷款利率提供空间。(本文摘自《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0)》,该报告将于2020年11月10日-11日召开的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对外发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