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上海政府指导,支付宝和蚂蚁集团主办,永久落户上海的首届外滩大会正式开幕。据介绍,首届外滩大会的主题为“科技让未来更普惠”,全球经济学家、诺奖得主、企业家、技术咖汇聚一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演讲中表示,普惠和金融科技将推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更公平、更快速、更智慧的复苏。
这场金融科技盛会,引人注目。如果说大咖云集标志着这场盛会的分量,那么与会人士纵论的普通议题,则彰显了这场盛会的“力量”。从“金融科技就是未来金融发展的制高点”,到“新金融服务的核心从以钱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疫情将科技和数字化推进10年”,到“未来的全球化一定会围绕三个关键词:开放、数字化、普惠”……与会人士的诸多论断给人启迪,让人遐思。当金融与科技实现更深度融合,将带来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世界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认为,金融科技的“超能力”还远未用足,未来或许可以成为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破壁机”。这是乐观估计还是基于现实的深刻洞见?
这场金融科技盛会之所以倍受关注,还在于它依托于后疫情时代这个宏阔背景。众所周知,在新冠肺炎疫情裹挟之下,数字经济因时而动,以狂飙“突进”的方式刷新了存在感,更因开启“快进”方式、惠及大众而名声大噪。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chael Spencer所称,在全球疫情中,大众对数字技术的抵抗和隔阂被进一步打破,比如之前不同意远程办公的组织只能远程办公,并接受了新的工作方式。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金融技术发展得更先进、更深入,在对抗疫情和经济模式变革中发挥的作用也更显著。由此,世人更有理由发问,以科技和数据为支撑建立起来的新金融体系,如何进一步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更好地体现出“普惠”二字?特别是如何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当前,全球范围新冠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与之相应的则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无论“逆风”还是“回头浪”都让人忧心忡忡。对此,更需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倾力消除“数字鸿沟”,推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助力全球经济走出阴霾等。这是与会人士念兹在兹的重要命题,也是公众颇为关心的切身话题。
对于广大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来说,危中寻机、转危为机并不容易做到,一粒不虞的时代“灰尘”,往往让它们陷入灭顶之灾,它们拿什么提高防御能力?又如何走出疫情泥淖?在外滩大会主论坛上,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谈到的一个案例,耐人寻味。上海一家名叫千里香的馄炖铺,在疫情间依靠贷款支持渡过危机,利用数字消费券、开拓外卖平台等一系列数字化运营手段,迎来了增长。据介绍,在中国,像这样利用数字技术实现V字反转的小店有1200万家。这一数据振奋人心,更值得剖析——如果说“当小店实现了数字化,我们才真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那么这一过程注定不会轻松。帮助商户、用户和电子钱包实现连接,为商家带去更多商机、消费者更多便利,这是必须坚持走下去的路径。
由此,牵涉到了一个老生常谈却永不过时的公共论题——怎么才能让小微商户活下去、活得好,活得更有尊严?诚如有关人士所称,上海的小面馆,北京的煎饼果子店,菜场的菜农,他们不应该被抛下,每一个人都应该被尊重。而尊重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活得风生水起,看到明亮未来,而实现途径就是让他们真正享受到金融的普惠性,能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而在这个行进中,金融科技无疑提供了一种可能,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不久前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提出,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期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面对奔腾向前的数字化趋势,惟有抓住机遇,才能迎来柳暗花明。当金融科技全方位发力,让普惠成为生活日常,更积极地服务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带给整个社会的将是多元化的机会和郁郁葱葱的希望。
(作者:王石川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