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欧洲疫情倘若不断反复、久拖不决,也会严重拖累其他大洲的疫情防治和经济复苏,严重拖累全球产业链、人流、物流和各项国际交流活动的恢复。
近日,欧洲感染新冠病毒人数持续增加,引发各界对疫情反弹的担忧,多国不得不再度强化保护措施。
9月18日,法国一天新增感染病例13215例,创下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纪录。从9月16日起,德国连续多日新增病例在2000起左右;而西班牙马德里部分地区将于9月21日起重新封锁,影响逾85万人。英国首相约翰逊称,他担忧英国出现第二波疫情“不可避免”。9月17日,世卫组织欧洲分部主任克鲁格也援引WHO监测表指出,欧洲各国日新增确诊人数,“应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起初,疫情在被报道时,欧洲曾普遍对“是否需要采取疫情应对措施”提出质疑,或认为只要关闭自己和东亚国家间的往来通道,便可置身事外。这在很大程度上白白浪费了一些国家用生命争取来的宝贵预警时间,最终酿成疫情在欧洲全面大暴发,一个个欧洲国家“沦陷”,被迫手忙脚乱地采取各种疫情应对措施。
并且,在疫情业已泛滥后,欧洲各国的应对态度、表现也参差不齐,而一些和疫情应对背道而驰的思想、行为,也令欧洲各国在第一阶段防疫过程中走了更多弯路,付出更多代价。
至6月、7月间,确诊及死亡数据似乎出现拐点,欧洲各国普遍觉得“总算过去了”,继而纷纷将注意力转向“重启”。这原本也可以理解。但“重启”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疫情之警惕,更不意味着可以就此“放纵”——于是,在欧洲各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氛围里,我们很快就在暑假结束、新学年开始之初,看到了被WHO大声示警的令人担忧一幕。一些公共卫生专家更言简意赅地指出:欧洲的第二轮疫情“事实上已经开始了”。
令人担忧的是,此时此刻,一些欧洲国家还心存侥幸:尽管WHO和许多公共卫生专家一再呼吁“尊重14天隔离期规则”,但越来越多欧洲国家开始不耐烦,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瑞士、爱尔兰和英国自说自话地将隔离期缩短为10天,法国和比利时更缩短到7天,而“第二轮疫情”最早暴发的西班牙,其卫生大臣伊拉在WHO发出告诫前正极力鼓吹“缩短隔离期是绝对必要的”。
正因如此,WHO才一而再、再而三对欧洲发出警告。该组织负责紧急事务的官员斯玛特伍德告诫欧洲人,“缩短隔离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科学,如今科学给出了相反的答案”。
当然,也有一些欧洲国家终于开始重新警醒:8月17日,爱尔兰重新收紧一度放松的“防疫禁令”,9月15日更是将禁令适用范围扩展到都柏林等三个郡,并宣布关闭餐馆、咖啡馆和酒吧。这是此前疫情禁令都未曾有过的内容。
但就整个欧洲范围论,重新紧张起来并付诸行动者还很少。即便爱尔兰,也在“二次禁令”出台第二天,就发生了爱尔兰议会高尔夫球俱乐部周年晚宴、82位高官“顶风聚集”的恶性事件,导致包括欧盟贸易专员霍根、爱尔兰农业部长卡莱里等多人辞职。
欧洲是洲内国家间旅行最为方便的大洲,在全球化时代,欧洲疫情倘若不断反复、久拖不决,也会严重拖累其他大洲的疫情防治和经济复苏,进而严重拖累全球产业链、人流、物流和各项国际交流活动的恢复。正因如此,WHO和公共卫生专家们的担忧、警告恰逢其时。
为此,欧洲各国也必须正视“二次疫情”的现实,为他人、更为自己重新警醒和紧张起来,以免弄巧成拙、害人害己。
□陶短房(专栏作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