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进入实测阶段 推动“数字金融”多元化探索
毕舸
备受关注的数字人民币进入实测阶段。8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官方App显示,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已上线测试。用户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后,可以用来收付款、扫一扫、转款,在付款时可以选择二维码或“碰一碰”向对方付款。不过,在短暂上线几小时后,该功能又悄然关闭,显示“暂未正式对外提供服务,敬请期待”。对此,建行回应称,建设银行在手机银行系统开展相关功能测试,目前本次测试已经结束。当前网传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更早些时候,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具体举措及责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人民银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全面深化试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等28个省市(区域)。
从宏观战略到建行实测,数字人民币的脚步越来越近,表明我国在这一货币重大创新领域已经明确发展战略,并开始按计划分阶段推进,接下来有望获得更多突破。
数字货币概念虽然提出时间不长,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之前比特币在市场层面的自行试验,数字货币从技术层面而言有了更多的可行性。
我国在数字货币方面属于较早进入的国家之一,从2014年至今,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已经进行了6年。2017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成立。截至去年,该所已经申请了74项涉及数字货币技术的专利。数字货币研究所于2018年就开始了数字货币系统的开发。从中可以看出,央行在数字货币原理研究、技术储备及系统开发上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也就为未来正式推出数字人民币奠定了基础。
更要看到的是,近年来Facebook、沃尔玛都宣布要进军数字货币,从长期来看,数字货币作为新兴金融形态,在市场先行的情况下,国家主权背后的数字货币研究及发行是大势所趋。由于货币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乃至世界金融资源的流通交换,以及金融运行秩序的稳定,因此,由国家主权背书的数字货币显然更容易受到政府及市场各方认可。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多个国家在加快这方面的研发,而我国之所以要进行数字货币系统开发,一来可以对这一新兴领域,通过研究及未来发行,起到相应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尽管目前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存在一定程度的炒作问题,但其背后所指向的分布式数据库、密码学设计可以确保货币流通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确实有其独特的技术和市场价值。
由于比特币本身是纯粹的市场自发管理,以及其相对稀缺性,导致了价格不断被炒高,但这也可以从中看出市场对其的价值认可。Facebook、沃尔玛等世界巨头之所以宣布要进军数字货币,也正是基于其能够为自身业务场景以及新业务拓展提供巨大发展空间。未来或有更多大型市场主体参与到数字货币的研发当中,数字货币在市场上的占比和权重也会不断提高。
也因此,我国对于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是对其潜在价值的重视、对其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探究,以及如何让数字货币与现有国家货币管理体系形成融合互补,带来更多正向效应,避免其负面效应的放大。
二来,我国研发数字人民币,也是为了满足部分需求场景,拓展货币支付方式的多元化。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也可以实现可控匿名,适用于小额零售等高频业务场景,在满足用户对于匿名支付需求的同时,也增强了其安全性,同时还利于央行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丰富货币政策手段。
三来,数字人民币背后的技术开发,能够为未来我国金融体系在数字货币的国际竞争中保持自身应有地位打下基础。包括英格兰银行、加拿大央行以及瑞典央行在内的多国央行正在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计划根据特别提款权机制推出一个全球数字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IMFCoin)。这也意味着,未来以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进入各国乃至国际货币流通体系是趋势所在,我国加快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将进一步推动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先发优势,在接下来本国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发行规模及细分市场等方面占有主动权,也可以参与到全球数字货币研究和发行标准的制定中,使我国成为未来“全球数字化经济体”的重要一员。
可以大胆预见的是,未来国家金融体系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实力比拼,数字货币将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我国央行研发数字人民币,正是从以上各个因素考量出发,通过自主研发助力“数字金融”多元化探索,也为数字货币纳入国家统一管理体系、实现良性发展提供更多经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