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之勇】
并不遥远的武汉封城事件,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似乎正在变成一种遥远的往事。
孙勇
武汉封城,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抗疫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以此为标志,中国进入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状态。历史会铭记武汉封城的那一天:2020年1月23日。
10个多月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走出疫情的浓重阴霾,百业稳步复产复工,民众的生活也慢慢走向正常化。当此之际,不能不感叹当初武汉封城的果决,这一项史无前例的特殊举措,为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较早控制住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本周,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2020年度十大人物,这十人由《自然》的编辑从每年的重大科学事件中选出。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疫情大流行,是2020年全球最重大的事件,因此,入选的十人中,有七人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有关。中国医学专家李兰娟女士入选。《自然》为李兰娟写的入选理由很精炼,摘录如下:
“2020年1月18日,中国最高行政机关派流行病学家李兰娟等专家奔赴武汉评估当地疫情。几天后,73岁的李兰娟提议尽快封锁人口1100万的武汉市。当时,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已经宣布病毒可以人传人。李兰娟与钟南山的警告促使当局作出果断决策。随后,李兰娟继续留在武汉帮助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成为了无私奉献医者的代表人物。李兰娟出生于浙江的一个贫困家庭,后来被浙江医科大学录取,成为了肝炎方面的专家。镜头中的李兰娟常常身着白大褂,被中国网友亲切地称为‘李奶奶’。”
“封城提议者”,这是《自然》描述入选者李兰娟身份所用的关键词。李兰娟的入选,再度唤起了我们对于武汉那段封城日子的回忆。
时间永远在流逝,人们永远在为生活、工作而奔波。从本能上,人们喜欢追求快乐,而不愿意记住那些让自己感到沉重的人或事。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还在继续,并未彻底结束,但是,享受当下和向前看的自我暗示,会让很多人快速地淡忘曾经由这场疫情带来的创痛。并不遥远的武汉封城事件,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似乎正在变成一种遥远的往事。这是人性中的善忘本能与中国目前抗疫成效显著合二为一的综合效应。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警惕。因为类似的灾难,会在遗忘中卷土重来。通过不断的回忆,记住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最初的痛感,才会提振、刺激政府和社会的危机应对机制,让它保持应有的活力和必要的灵敏度,由此,降低同类型灾难再度发生的概率,万一同类型灾难不幸再度发生了,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将灾难带来的冲击与伤害降到最低。
是的,实际上,疫情还没有结束。理论上,疫情还有可能再来。2020年就要过去了;12月的街头,步履匆匆的人,有说有笑的人,低头看手机的人,以及手机上每天新鲜出炉的热搜榜和10万+文章,都和以前一样,不多不少,唯一多出来的,只是人们脸上戴着的口罩。这是我居住的深圳市的街头景象。在中国其他城市的街头,这样的景象也在被无数次复制着。
向往正常生活的人们,是否对脸上的口罩习以为常了呢?从今往后,人们会不会把口罩看做自己的生活,乃至自己身体理所当然的一部分,就像人们在习以为常中把手机当成自己身体器官的延伸一样?
希望不会。毕竟,不需要戴口罩的生活,才真正正常,真正美好。
然而,这个“不会”是有前提的,前提之一就是,我们必须牢记一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深切痛感的人或事,其中,就包括武汉封城,以及“封城提议者”李兰娟等人。他们,都是武汉封城记忆中不能被忽略的痛点。我相信,未来的历史,将证明这种铭记的价值。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