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李豪悦
“94.50港元!”
12月8日,京东健康(6618.HK)开盘价一公布,在喜气洋洋的京东健康上市庆祝仪式现场立时一阵欢呼,这个价格比70.58港元的每股发行价涨了33.89%!当日,该股股价一度突破120港元/股,最高上冲123.90港元/股,最终以110港元/股报收,收涨55.85%。
12月9日,京东健康股价再接再厉,报收112.20港元/股。以总股本31.27亿股计算,市值超过3500亿港元,成为港交所同领域上市企业中市值最高者。
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在上市庆祝仪式的致辞中称,“感谢刘强东先生,正是他的战略格局和超前眼光,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更踏实。”
卖药更要“卖健康”
自2019年5月份的A轮融资之后,京东健康的名字开始真正进入行业视野。但实际上,早在2014年2月,医药健康就作为京东的独立业务类目开始运营,经过6年多的经营后,京东健康已在营收上领先同行最先踏入百亿元大关。
京东健康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健康的收入已达132亿元。
零售药房业务占据京东健康总收入的大部分。京东健康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零售药房业务的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其总营收的88.4%、88.8%、87.0%、87.6%。京东自建物流体系与供应链体系运输药品的优势,以及拥有中药饮片供应链、药品冷链,以及药品或非药品批发等独有业务,都为这项业务占据主要营收提供了支撑。
京东健康同时也是上市互联网医疗上市企业中最快盈利并稳定增长的公司。招股书显示,虽然目前京东健康的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占总收入比重并不大,但收入额随着扩大线上平台、全渠道布局、在线医疗健康解决方案而不断增长。
“互联网医疗企业普遍存在靠卖药支撑营收的问题。”京东健康看懂App医疗健康行业分析师陈乔姗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即便是线下医院,卖药获得的收入也占很大比重。”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实现17955亿元,同比增长4.8%。从三大药品销售终端的销售额来看,公立医院的终端市场份额最大,占比66.6%。
但京东健康的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收入并不主要依赖“卖药”,反而是非药产品的销售更受青睐。截至2017年-2019年,公司药品销售产生的商品收入分别占商品总收入的21%、25%、27%,2020年上半年,该占比为29%。同期,公司的非药产品销售产生的商品收入分别占京东健康商品总收入的79%、75%、73%和71%。据了解,公司的非药产品包括保健产品以及医疗用品及器械。其中,医疗用品及器械主要包括隐形眼镜、成人用品、计划生育产品,以及用于家庭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监测的医疗设备。
据介绍,京东健康并非简单地将药房搬到线上、将药品当做外卖来销售,而是将其打造成一个新的增量入口。京东大药房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京东大药房平台45%的药品品规未曾在线下药房销售或不以线下药房为主要销售渠道,而这些药品贡献了京东大药房超50%的专科用药销售额。这些药品中,有过半订单被发往三线以下城市,在提升药品可及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处方外流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卖药已成为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默认的“致富之路”,但这并不代表套用过往模式就可一劳永逸。每个想把线上零售之路走得“更远、更好、更踏实”的医药企业,都绕不开处方药市场。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中国门诊药品销售额中,高达87.6%的可以在医院外流通,该销售额中高达32.5%的药品可以在线分销,表明中国处方外流的市场潜力巨大。不过,处方外流市场也存在一定挑战性,由于各地医保政策不同,各类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目前仍无法直接连通线下所有医保。
从现有政策来看,关于处方外流市场方面的政策正在逐渐明朗。《“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提到,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严禁公立医院提高药品价格。受该政策影响,公立医院无法通过药品销售获利,从而降低了公立医院药品销售的积极性,导致公立医院药品销售收入贡献日益减少。此外,《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亦对处方药院外流通改革作出了指引。
京东健康的产业链布局以“医+药”为双轮驱动。一位不愿具名的的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带量采购、药价零加成会把医院医生的这部分收入砍下去。一部分升迁无望或没有学术追求的医生,可能会选择去其他平台发展。”
HHC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刘兆瑞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京东健康长期的挑战在于‘医+药’双轮驱动能否形成良性驱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