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对经济冲击的高峰已经过去,但是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更加灵活适度,更加精准导向。
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物价指数。
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在“贴秋膘”的季节里,猪肉价格“反而”出现高位回落,以及国际油价震荡中有所下行,是带动物价回调的主要因素。
不过,刨除食品及能源价格,核心CPI依然稳定。核心CPI环比价格连续两个月温和回升,反映出消费恢复进度虽然较慢,但向上修复的趋势仍在继续。
9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1%,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影响,9月PPI环比上涨0.1%,工业品价格整体仍在向上修复,但修复力度有所减弱。
展望未来,在高基数作用下,以及猪肉价格大概率继续回调,CPI涨幅可能继续走低。物价的走低,为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更多空间。不过,有市场机构指出,国内经济更趋常态化,宽松政策可能难以再加码。
10月14日,央行相关负责人在解读三季度金融数据时明确表示,当前,疫情对经济冲击的高峰已经过去,但是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更加灵活适度,更加精准导向。
内需消费稳步恢复
考虑到去年高基数,今年物价稳步回调的态势是确定的。但9月CPI涨幅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回调幅度超出部分机构预期。
猪肉价格回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9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5.5%,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27.1个百分点。环比价格来看,9月猪肉价格下降1.6%,终于结束6、7、8月三个月持续上涨的态势。
从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来看,虽然9月猪肉价格仍然处于高位,但回调态势明显。像农业农村部监测的平均猪肉批发价,9月初在48元/公斤,9月底降至45元/公斤。国家发改委监测的36个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从9月初的31.65元/斤,降至9月底的30.74元/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顾今年猪肉价格走势发现,今年年初春节因素下猪肉价格有所上升,2、3、4月份猪肉价格持续向下。后因为国内部分农贸市场的散发疫情、物流受限、海外部分肉食加工厂疫情、进口监管趋严等,6、7、8月份猪肉价格重新不断走高,直到9月份再次调头向下。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9月猪肉价格见顶回落,“猪周期”开启下行通道,推动CPI同比涨幅加速回落。供给方面,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持续稳健回升,生猪产能高于去年同期;需求方面,虽然疫后需求有一定回升,但难以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供求关系决定了猪肉价格不具备再次上行的动力。
食品价格回调,带动CPI趋势性走低。但是,国内消费需求稳步恢复的趋势未变。
最直观的综合指标像核心CPI,9月同比上涨0.5%,连续三个月稳定在0.5%的低位,显示消费相较正常年份偏弱;但9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2%,相较8月(0.1%)进一步回升,显示出消费仍在稳定向上修复。
更具体地,像9月服装价格虽然相较去年同期下降0.3%,但相较8月份上涨了0.9%——随着人们出行、社交的恢复,新上市的秋装价格终于应季上涨。9月教育服务类价格相较8月更是上涨了1.6%,学校复学推动课外教育、部分民办学校收费有所上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9月核心CPI同比仍处于低位,因为国内消费端恢复整体滞后于供给端,9月衣着、居住、交通和通信等价格相较去年有所下降,医疗保健价格在恢复常态(涨幅连续四个月收窄),加上去年高基数的影响,拖累核心CPI表现。但是,9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2%,连续三个月改善,显示内需在稳步改善。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CPI回落且低于预期,主要源于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走弱。核心CPI筑底和服务价格回升,表明需求不错。核心CPI连续三个月同比涨幅在0.5%,筑底且底部夯实;9月服务业价格环比上涨0.3%,连续两个月上涨。这两个信号与PMI、社融超预期一致,佐证中国经济需求端在稳步回暖。
国际油价震荡:
外部仍存不确定因素
9月PPI同比涨幅有所走弱,主要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影响。
从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来看,原油价格4月中旬降至历史谷底后,5月在持续稳定上涨,但进入9月份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中出现回调,目前仍在持续震荡中。海外疫情有二次爆发的迹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
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也传导到国内油气价格上。6、7、8月份石油相关价格在持续回升,但9月相关价格由升转降。其中,9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相较8月下降2.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0.5%。
周茂华表示,近几月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主要是7月以来,欧美主要经济体零售、就业、消费者信心、PMI指数等指标趋缓,显示欧美内需动能有所减弱;市场担忧,全球疫情反弹或令全球经济复苏趋缓或经济陷入停滞,拖累能源需求。
不过,PPI整体仍在修复,9月PPI环比上涨0.1%,连续4个月向上修复。
当前不同行业工业品价格有所分化,市场对此有不同解读。
李超表示,9月PPI修复进程放缓,像原油价格震荡走弱,铁矿石和有色金属价格冲高回落。但是,经济复苏进程延续,PPI仍有回升动力。从生产端看,国内工业生产保持良好势头,粗钢产量环比继续上升;需求端,出口贸易表现强劲,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地,对基建投资上行有支撑作用。
中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表示,10月钢价虽然有小幅回升,但随着地产政策收紧、当前库存较高,可能难以持续上涨;当前煤炭价格上涨,更多受秋冬环保限产、进口限制等影响。海外疫情反弹背景下,国际油价下行压力加大,南华工业品指数近期转跌,预计10月PPI会继续回落。
物价走弱,释放政策空间。部分机构甚至在提示2021年可能出现CPI的负增长,提示“通缩风险”。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物价走低不改变经济复苏趋势,宏观政策以稳为主。虽然食品价格回落导致CPI走低,由于需求正在逐渐恢复,CPI进一步降到负值的可能性较小,不存在明显的通缩状况。三季度经济增长有望恢复到中高速,宏观政策难再加码,将以稳为主。
未来货币政策如何操作,官方给了正面回应。
10月14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疫情对经济冲击的高峰已经过去,但是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更加灵活适度,更加精准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平衡好内外部均衡,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作者:周潇枭 编辑:包芳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