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0年会在北京举行。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出席本次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焦小平通过观察指出,当前绿色产业、绿色生活日趋主流,但气侯变化依然是严峻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路上,气侯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的强度和范围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正常人的生产和生活。2019年达成了《巴黎协定》如何实施,到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全球未来应对气侯变化的路径还存在不确定性。
焦小平认为,绿色能源将主导能源产业。受新发展理念、技术进步、模式创新、经济发展、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公众意识提高的因素推动,绿色产业、绿色生活已逐步成为生活常态和主流,特别是受到年轻一代的接纳和推动,比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份额稳步提高,更可喜的是,新能源汽车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和追捧。另一方面,光伏发电在无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实现盈利,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主流和常态,绿色金融市场从强制交易走向主动资源交易。
在焦小平看来,还有一个变化是绿色金融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近年来绿色金融发展机制、政策框槛、标准产品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市场大幅增长,我国已成为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绿色金融市场生机勃勃的美好愿景是可期待的。
最后,焦小平强调,要创新财政支持政策,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中国伟业。
一是财政政策要积极支持生态文明两山理论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的走绿色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坚决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二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绿色事业,气侯变化是阶段性的综合性问题,应对气侯变化的出路也在于统一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共识,发展绿色产业需要建立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公众参与的发展机制,引导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在当前攻坚阶段更要改革创新,放宽准入,打破垄断,引进竞争,让市场在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市场主体、社会主体有舞台、有机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充分释放社会的积极性,走高质量、高发展之路。
焦小平对此解释道,实践证明,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模式是有效手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过去五年中已实施PPP污染和绿色低碳发展项目5648个,总投资额5.4万亿元,这是已经签约的项目书,占总入库项目的58%,从目前市场来看,中国地方政府真正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了当地发展的主要战略,而且已经成为主流。
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源的引领作用,实现绿色发展多元化战略。综合运用财政专项资金,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直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国清洁发展基金等政府性基金,有效发挥财政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支持推进碳排放权,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
四是以产出绩效为导向,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坚持结构导向、科学设定经济、社会、环境目标,把绩效管理纳入预算管理,实现源头管理,强调绩效监控执行,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建立挂钩机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