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也是2021年保险业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落地,以及更大层面上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一道,共同完善、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
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截至2019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达18.1%,人均预期寿命达77岁。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今年11月6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制的关键举措之一。所谓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以居民个人为筹资主体的养老保险。
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尝试,比如2018年5月,税延养老险开始启动试点,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运用税收优惠的手段探索建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但实践效果不佳,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税延养老险的参保人数仅4.7万人,保费收入2.45亿元。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表示,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或税收递延等,目前,税延养老险发展缓慢,原因是税收优惠有限,必须通过单位办理等。
杨泽云进一步表示,“我个人认为国家没有明确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特征或区别于其他投资产品的主要功能。”他认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主要功能应该包括居民工作期间能定期投资、退休期间能定期获得支付;既要保证生存期间能持续获得支付,可能还需要在一定年限内死亡时,其继承人可继承未领取部分。这类产品不能承担较高风险,因而,收益不会太高,但同时,养老保险资金可长期投资,又可有较高收益的机会。
展望后续,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12月16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步,将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加快推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包括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领域对外开放;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强化养老保险基础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等。
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人身险扩面提质时代到来
2021年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布局,与今年《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落地,以及更大层面上的促进人身险扩面提质等政策,共同推进了保险业的发展。
今年12月14日,《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简称《办法》)正式对外发布,这意味着千亿互联网保险市场正式度过监管的真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发展迅速,中保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394.4亿元,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则达371.12亿元。
众安保险常务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敏表示,中国的互联网保险创新发展一直走在全球前列。当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及数字经济发展,《办法》出台为建立保险业互联网化生产关系的宏观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保险业加快数字化和线上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更大维度的人身险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今年1-11月,人身险保费收入达3.1万亿元,占保险业的74.1%。但从渗透率来看,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在全球的排名分别为第38位和第46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水平,也低于全球保险业的平均水平。
“我个人认为,我国人身保险市场仍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初级发展阶段最大的优势是市场潜力大。”黄洪在上述吹风会上表示。
为了促进人身保险的发展,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黄洪认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不断深化人身保险改革,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产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刘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