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姗 再次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时间过去了4个多月,让佳木斯冬梅大豆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冬梅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华感到意外的是,新豆上市之后,大豆价格不但没有如预期那般下跌,反而涨成了“金豆”。
其中,代表国产大豆价格的黄大豆1号(大豆)期货主力连续合约最高已涨至5574元/吨,较年初上涨44%或1718元/吨;省内部分区域的豆价已突破2.6元/斤,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左右。
今年7月初,在豆一期货涨至阶段新高4933元/吨时,冬梅公司经营利润就已经出现明显收缩。当时,陈永华告诉记者,公司选择自我消化原料的高成本,以迎接下一个大豆供需平衡的降价区间,并预计随着下半年新豆上市,大豆价格将有所回落。
但时至11月底,让陈永华始料未及的是 ,大豆价格已经涨上了更高的台阶。11月27日,陈永华告诉记者,今年大豆收获季时,就出现了很多农户违约现象,农户更愿意把手里的大豆按市价去卖个好价钱。另外,近期上游原料供货商频频提涨,产地虽不缺货,但价格太高。
新豆上市之后,大豆价格为何不跌反涨?陈永华认为,除了供应端出现“优质优价”、“农民惜售”的情况之外,不免存在贸易商囤货炒作之嫌。
据“大豆天下网”调研数据显示,目前黑龙江农户手中的余粮大概在四成左右,中间渠道的余粮在四成左右,流向终端市场的大豆在二成左右。此外,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当前的高价位更多是市场行为,与基本面关系不大,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各类主体开始囤粮惜售,导致国产大豆价格上涨。
国产大豆价格迭创新高背后,有下游企业被迫“退场”,也有外围资金冲进场内。价格高企背后,风险亦不容小觑。如何未雨绸缪?
迭创新高
11月27日,豆一期货最高上涨至5574元/吨,创下该品种2002年上市18年来历史新高,当前主力2101合约今年来涨幅高达68%。据大豆天下网统计,产区大豆开秤价格从年初的2.1元/斤涨到了现在的2.5-2.6元/斤。
大豆原料价格上涨,对于一些下游企业来说,只能被动去承受。
上周,陈永华接到上游一位供货商的电话,对方告知大豆市场价已经上涨了5分/斤,希望在原来的订单基础上每斤加2分钱。这是一笔500吨的订单,陈永华表示理解,“现在大豆行情这么热,供货商只加价2分钱,已经给了很大的人情关照。”
今年以来,对于原料端涨价现象,陈永华已经司空见惯,只是他没想到,新豆上市后价格拉涨得更厉害。他告诉记者,10月底新豆收获之时,大豆价格已经处于高位,公司合作的农户纷纷出现违约,公司只能去田间地头收购“抢货”。之后,与供货商进行价格博弈,也成为他工作的一部分。
自新豆上市以来,东北产区豆农惜售情绪与日俱增,持豆主体抢购抬价现象明显。在陈永华看来,今年受雨水以及台风天气影响,低洼地块大豆产量减少,给了市场炒作的题材。经销商囤积炒作,才导致了价格涨得这么高。
对于大豆近期迭创新高背后的逻辑,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会长、南华期货副总经理唐启军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指出四方面原因。其一,对于卖方市场来说,即农户普遍惜售,卖跌不卖涨;其二,除了黑河和绥化局部地区反应今年大豆蛋白不错,其余地区均反应产量和蛋白比市场预期要低,即便高豆价抵消掉增加的需求部分,整体还是会维持供需紧平衡的格局;其三,今年南方新季大豆受到洪水侵袭减产,优质优价现象明显。大多豆制品企业库存处于低位,补库需求意愿强烈,同时,蛋白制品刚需依然支撑价格坚挺。“今年奇怪的现象就是,粮食实体企业不敢大规模囤粮,反而是外围资金纷纷入场收购。”唐启军谈到第四个因素:今年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国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超发的货币在疫情和粮食危机等宏观因素主导下纷纷涌向粮食圈,对于价格的推波助澜作用十分明显。
据“大豆天下网”调研数据显示,目前黑龙江农户手中的余粮大概在四成左右,中间渠道的余粮在四成左右,流向终端市场的大豆在二成左右。
另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0/21我国大豆总产量1910万吨,较去年的1810万吨增加5.52%;其中黑龙江产量858万吨,较去年的781万吨增加9.86%,今年大豆产量是近几年的高位。“今年大豆价格上涨和囤粮主体增加是密不可分的。”唐启军认为,目前流向终端市场的大豆在二成左右,还有大部分大豆在农户和中间环节。
外围资金入场
大豆到底在谁的手里?
海伦市前进镇东兴村村民刘春生很久没有见过大豆“抢购”的场景了。他告诉记者,今年受天气影响,大豆收获季比往年推迟了15-20天,到10月中下旬,就有很多贸易商开车来农民地头接货。“当时农民认为价格已经比较高了,到了心理价位,大概10月30号之前就卖掉了七成左右。到11月中旬,手里基本没什么货了。”
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贸易企业收购大豆之外,新入场的外围资金也是重要力量。
宝清县某大豆贸易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农户惜售及部分贸易商囤货,导致收购大豆困难,今年公司贸易量不到去年的1/3,仅1万吨左右,目前公司库存不到库容的一半。
该人士指出,今年尽管农户惜售,但现阶段农户手中余粮不足三成,很多外围资金开始入市大量囤货。“传闻绥化有大资金囤了10亿的大豆。目前地区比较合理的存货比是农户二成,贸易商二成,资金囤货三成,贸易走货三成。”
富锦市一家大豆贸易企业负责人介绍称,公司大豆主要供给南方客户,包括腐竹厂、豆腐加工厂、蛋白厂。今年大豆价格太高,下游接货反而不够积极了。该人士表示,今年很多有资金的外行也参与大豆玉米囤货,市场被搅乱了。对于企业后续如何运作,该人士称,“一般情况有利润就做贸易,价格下跌就等涨价再卖,如果预计价格持续下跌,也会避免风险出货。”
唐启军表示,部分贸易商或因价格过高,收粮风险增加,或因库容已满停收,但整体来看,黑龙江大部分的贸易商普遍对后市看涨,认为年后豆价有望到2.8~3元/斤的高位,除了有下游订单的企业随收随卖,大部分企业还是选择囤粮待涨。
不过,刘春生认为,贸易商囤粮炒作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贸易商手里也需要资金,他也看不懂市场行情,很多都是客户拿钱让他代收的。”
卓创资讯大豆分析师张瑾节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今年的大豆市场贸易商处于被动地位,即是在大豆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做了库存建设,建库的价格已经非常高了,并非是主动选择。
不过,中粮期货(博客,微博)油脂油料高级研究员白杰也向经济观察报分析道,疫情冲击影响下,市场货币环境较为宽松,市场流动性及贸易商货币充裕,受全球粮食危机传言影响,资金开始入场囤粮。
他认为,今年国产大豆是丰产年,产量较去年增加200万吨左右,产需并不存在缺口,今年国产大豆供需较去年改善。当前的高价位更多是市场行为,与基本面关系不大,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各类主体开始囤粮惜售,导致国产大豆价格上涨。
高价冲击波
根据十几年的从业经验,陈永华曾在7月初预判,10月份新豆上市之后,大豆价格会回落。“即使不回落到正常水平,涨个四五百块钱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已经(较年初)突破了一两千块钱的价格,我们完全承受不了了。”
据陈永华介绍,冬梅公司的经营规模并不算大,大豆一年的消耗量大约在一万吨左右,四季度产品的生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1/3,是公司生产的黄金旺季。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今年下半年公司的产品不得已做了整体调价。
原料涨价的冲击波正在往企业财务报表上传导。据陈永华测算,今年公司产品销量预计下滑15%,全年利润较去年要压缩50%,而公司利润正常情况下也才不到10%,整体资金陷入紧张。
“这种趋势我们自己都觉得很可怕。”陈永华坦言,事实上今年公司本来是有扩产的计划,但是在现在这种状态下,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计划只能搁置。
冬梅公司尚且还能有微薄的盈利,但对于很多以大豆为原材料的深加工企业来说,大豆价格高企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记者了解到,黑龙江多地小型非转基因豆油压榨厂今年一直处于歇业状态。
嫩江县一压榨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四月份公司就停产了,“(大豆)原料不够,市场上5000多一吨的价格太高了,等于白干。本来计划等年底新豆下来之后再生产,没想到价格更高了。”另一位油厂负责人说道,“不开工、不赔钱(少赔钱),开工就多赔钱。”
期货盘面上,豆一期货迭创新高,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白杰认为,国产大豆丰产年里,各类主体囤粮惜售导致国产大豆价格上涨,后期囤粮主体的心态如何,将会决定后市价格走势。“应该重点关注农户和贸易商的售粮节奏,如果囤粮主体惜售情绪松动,可能会导致本轮大豆价格回落。”
对于豆一期货交易者,唐启军也表示,现货和期货的联动性很强,应重点关注产销区的现货价格和囤粮主体的心态。目前大部分大豆在农户和中间环节,如果后期集中出售的话,价格存在崩塌风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