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刘四红)自区块链“国家队”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2018年上线,两年以来最新进展如何?落地了哪些场景?又是如何服务实体经济?11月6日,在上海进博会分论坛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进行了介绍。
穆长春指出,近些年,有关DLT(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DLT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上有待提高,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业务模式、隐私保护等方面也还不成熟,各国也未形成通用的技术标准和专业化的审核和验证体系。但DLT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潜力,各央行也在持续关注该技术的革新。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DLT主要适用于非实时性、交易量较小和信息敏感度较低的确权、登记、转让等商业化业务场景,尤其在交易确权方面优势比较明显,能够降低对账成本,改进信息时效性。”穆长春介绍,央行积极顺应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区块链作为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口,在上述场景开展了一些工作。比如,发布金融分布式账本行业标准;建成投产全国性贸易融资平台、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等。
穆长春重点介绍了数研所旗下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
自2018年9月4日上线至今,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上线将近两年时间。穆长春介绍,两年时间内,数研所基于平台开发了多个场景的应用。其中就包括今年11月上线的与香港贸易联动平台e-trade connect跨平台跨境贸易融资的场景,主要针对跨境合作的全球化金融业务,同时还包括服务贸易项下对外支付的税务备案、供应链应收账款的多级融资、国际贸易账款监管等多个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目前市场上首例实现跨境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间的互联互通。
据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上线银行共50家,业务超过5万余笔,业务金额超过1940亿元。
穆长春称,数研所建设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主要是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指导精神;同时希望能解决市场上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重复交易和虚假交易、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影响实体经济的重大问题;此外,希望通过共建生态,实现贸易融资互信化与贸易融资便利化,同时优化贸易金融服务效率,做到公平与公正,实现各方权益的共赢,来助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