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羊头卖狗肉”,假信托公司屡禁不止。
10月26日,中原信托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近日,有不法分子冒用中原信托名义,通过微信等向不特定人群发送网页二维码链接,并在有关页面及APP显示“理财”“三分宝/五分宝/长期宝/短期宝”等字样,非法宣传诱导投资者投资从而骗取投资者财物。
10月30日,一位投资了“长期宝短期宝”字样产品的用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己在抖音中认识一位网友,其以恋爱、教学理财等名义主动提出带她赚钱,刚开始投入的确获利,待投入一定资金后,则显示银行卡错误难以提现,本金被骗。
今年以来,中原信托、紫金信托、中信信托、华澳信托、中航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发布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冒用信托公司名义进行金融诈骗,广大投资者需提高警惕。
10月30日,中原信托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果投资人是通过某些人特定推送的链接来下载使用的APP,已经财产受损的,不要继续投资,建议立即联系当地警局进行处理,中原信托也会配合警方调查;同时建议客户在投资前,先打官方客服核实APP、理财产品信息。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其实今年以来,除信托公司以外,持牌消金、京东白条、金融科技公司等涉及借贷业务的机构和品牌也频繁出现此类现象,虽涉事机构多次澄清,“冒名”事件仍层出不穷。
多家公司APP被冒名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调研数据,2019年,24家信托公司通过财富APP实现新增客户数约6.76万名,并在手机客户端实现了身份识别、人脸识别、自主开户、电子合同签署等功能。
随着信托理财发展,信托公司被 “冒名顶替” 的灰色理财防不胜防。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2013年至今,每年均有数家信托公司发布不法分子“冒用信托公司名义销售假信托产品”、“收取信用卡或个人小额信贷办理手续费用,进行诈骗活动”等声明。
通过虚假APP诈骗是怎样的套路?投资者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10月30日,中信信托相关业务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期有客户向公司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冒中信信托,目前已有投资者被骗,在客户反馈后,中信信托及时出具了澄清公告。
中信信托在声明中表示,公司及下属公司从未开发“中信信托”“中信信托智多星”“中信信托家族信托”等APP,或通过上述APP向投资者推荐任何理财产品、投资项目或办理个人贷款业务。
对于诈骗套路,锦州网警巡查执法进行披露,首先,骗子们会将服务器设在国外,利用伪基站仿冒成官方号码,向用户发送包含注册链接的欺诈短信;或者通过假冒金融机构客服等方式,来引诱受害人下载假冒APP。
当受害者下载假冒APP后,诈骗分子就会通过核实个人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等来套取受害者的银行卡号、密码等;或者利用收取所谓的工本费、解冻费、保证金、担保金等方式,诱导受害者向某些账号转账。
在诈骗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相关信息之后,便直接将受害者银行卡里的余额取走;或者在收取所谓的工本费、解冻费、保证金、担保金之后,直接将受害者拉黑。
11月1日,信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假冒信托产品,投资者应该首先提高自身信托认知水平,打款实际都是打到托管专户或者对应项目开设的募集专户,项目真实性基本看账户就可以判别;在无法确认产品真伪时,则应直接与信托公司联系核实。
金融机构责任几何
对机构来说,不法分子冒用信托或消金公司的名义无疑侵犯了机构的名称权,进行金融诈骗还很可能会导致机构的社会评价降低,对机构的名誉权造成侵犯。王怀涛告诉记者,机构可以通过向公安部门报案或向法院提起名称权、名誉权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
10月30日,一位中原信托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公司也是间接受害人,一直在收集相关案例,已向当地警方报案,但目前因尚未找到确切冒用公司信息的人,且不是直接财产受损害者,所以没法直接立案。
随后,时代周报记者在微信中查询“中信信托”,出现了4个公众号,带有“中航信托”字样的公众号有10个,多位信托投资者均向记者表示,难以分辨是否为官方公众号。
信托公司在被“冒名”中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
10月31日,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怀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投资者向机构核实检举后,机构首先应在第一时间出具公告或通过律师事务所发送律师函等方式告知投资者,避免发生更多的财产损失;同时机构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加强投资者教育活动,帮助投资者提高鉴别能力,必要时协助投资者维权。
为防止用户财产受损,信托公司也实施了相应风控和应对措施。
10月30日,中信信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在中信信托第一次购买产品的投资者,必须通过财富中心预约购买。
10月31日,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信托公司应加大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引进,通过金融科技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从而挽回被盗名可能对信托公司声誉产生的负面影响,弥补信托公司在金融科技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
APP假冒难以杜绝
《2020年上半年电信诈骗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互联网金融企业日常办理的诈骗案件中,假冒借贷APP诈骗案件、冒充工作人员诈骗案件最为常见,合计占比高达97%。
事实上,除信托公司以外,时代周报记者查看黑猫投诉等平台发现,今年以来,盛银消金、中邮消金、长银五八消金等消金机构;景林资产、保银投资等老牌私募;还呗、京东白条、360借条等平台均存在被假冒的现象。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披露,2020年4月19日央视曾报道了一场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的平台网络信息犯罪案件,此次案件中嫌疑人仿制与官方平台高度相似的手机软件,通过短信链接等形式定向联系目标,谎称是正规平台,诱骗对方进行下载并骗取个人信息和保证金。
据悉,该案件中链条制作仿冒APP数量达到100余个,诈骗后台数据库存储了近十万余条疑似被害人信息,据公安机关统计,该技术团伙涉及的已报案被害人超过2000人。
APP盗版问题为何多年难以消除?上海一信托业内人士表示:“热门APP很大比例都有盗版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目前APP监管比较薄弱,盗版违法成本低,对盗版打击力度小,尤其对于安卓系统来说,分发渠道五花八门,管控难度非常大。金融业直面巨量资金流通,更是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在这样大环境下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
10月31日,王怀涛也向记者分析道,目前法律对金融诈骗从行政、民事、刑事三方面都进行了规制,之所以多年来“冒名顶替” 屡禁不止,是因为相关条例并不健全,有些内容不符合现实的需要,存在立法滞后的问题,尤其是技术因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