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私风云
原公募知名基金经理于洋的下一步动向最近引发关注。
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9月1日登记,注册资本500万元,实控人为柳士威,两位自然人出资人分别是司艳芳和于洋。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位于洋正是富国基金前基金经理。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备案的一位高管罗林,与于洋曾是富国基金的老同事。
公开资料显示,于洋曾管理富国基金旗下多只基金,医药研究出身的他最擅长医药行业投资,当2018年处于下跌行情时,其管理的富国精准医疗全年收益率为3.17%,大幅领跑同期上证指数和同类主题基金,在行业一举成名,引起众多投资者关注。
今年以来,“公奔私”的公募大咖还有大成基金原研究总监王文祥和东方红资管原副总经理林鹏等。
医药投资的优等生
三个多月以来,于洋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了金融圈。
《国际金融报》记者曾于去年底在上海世纪汇广场写字楼的一间会议室见过于洋本人,当时他一身休闲的着装,整体看上去是一位阳光男孩。对于自己管理的产品业绩表现较佳,于洋谦逊地表示,自己的投资理念还在不断完善。他当时对今年市场做出乐观判断,认为选择个股更为重要,也更考验个人投资能力。
6月6日,富国基金旗下多只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于洋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于6月5日离任。虽然于洋管理公募产品时间不长,但能在圈内引发关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管理的产品业绩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公开资料显示,于洋本硕专业均与生物医药有关,于2011年进入证券行业,积累了多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2015年加入富国基金,2017年开始管理富国基金旗下多只基金。
天天基金网显示,于洋曾管理富国医药成长30股票、富国生物医药科技混合、富国医疗保健行业混合、富国精准医疗混合、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等基金。其中,规模最大的富国精准医疗混合在其管理期间任职回报率达到154.01%,该基金曾在2018年市场下跌时展现出较佳的抗跌性。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富国精准医疗混合2018年收益率达到3.17%,领跑医药主题基金,同期上证指数下跌24.59%。另外,其管理的富国新动力A2018年收益率达到6.89%,在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前20。
于洋曾对媒体表示,2018年市场整体缺失机会,但医药股在上半年依旧有机会,正好符合个人能力边界,到了下半年医药股暴跌,及时减仓躲避了风险。
数据显示,富国精准医疗混合2019年收益率为67.33%,在同类主题基金中排名靠前,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22.3%。
于洋在富国精准医疗混合2019年年报中表示,看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一些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公司。于洋还多次对媒体表示看好创新药领域。他认为,未来中国的创新药会像疫苗一样,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极强的爆发力。
携手富国老同事
于洋管理的产品具有熊市抗跌、震荡市能涨的属性,这给他带来了不少坚定的拥护者,有投资者甚至开始考虑如何购买于洋新加盟的私募公司的产品。
“我长期关注基金经理并一直坚持长期投资,很欣赏于洋,此前重仓了他曾管理的富国基金产品,我认为他选的医药赛道很好,另外他管理的全市场投资的基金富国新动力也证明了其实力的全面性。”一位投资者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达了对于洋投资能力的肯定。
中基协官网显示,于洋加盟的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9月1日备案登记。公司实控人为柳士威,工作履历显示,柳士威最初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于2012年正式进入资管行业,担任安信证券分析师,随后加入中欧基金任投资经理,最近一份投研工作是在私募源乐晟担任研究总监。
根据备案信息,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高管共有3位,分别是柳士威、胡宜、罗林。其中,柳士威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董事总经理,胡宜担任公司合规风控职务,罗林曾先后担任泰信基金和富国基金的研究员、基金经理职务。从时间上来看,罗林和于洋有过几年共事经历。
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股权架构为上海勤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51%)、于洋(39%)、司艳芳(10%),上海勤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由柳士威100%控股。
其实,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非是一家新创立的公司,其前身为莞商资产管理(上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尧宜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后者于2019年12月将名称变更为前者,前者于2020年5月将名称变更为现有公司。
公转私更考验个人能力
每当有公募大咖谢幕,选择继续待在公募还是投奔私募,总会引起行业一番猜测。近几年来,“公奔私”的潮流也在持续上演。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大成基金原研究总监王文祥加盟私募聚鸣投资,东方红资管原副总经理、公募冠军林鹏创立上海和谐汇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博时基金原权益部总经理兼成长组投资总监邹志新创立的北京八骏投资完成备案登记,拥有多年公募从业经历的秦鲲创立的上海臻宜投资完成备案登记。
某私募董事长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公募从业人士创办或加入私募,或许更能体现个人价值,其未来的事业发展空间更大,目前“公奔私”也是市场的主流趋势。
公募大佬奔私之后会有哪些影响和挑战?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募转私募之后,主要有几大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投研团队实力的下降,私募没办法跟公募一样打造那么完善的投研团队,投研实力也无法与公募相比,提供给基金经理的研究支持也相对有限。另一个挑战来自于业绩压力,公募追求相对收益,而私募追求绝对收益,私募无法创造绝对收益就没有超额业绩提成。此外,公募讲究团队作战,私募则比较依赖核心人物的个人能力,尤其是初创型私募,所以私募对基金经理的能力要求更为全面。
记者:夏悦超
编辑:姚惠
版式:包文啸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布局下一波反弹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