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娱乐圈的“老好人”,没想到何老师也“翻车”了。为了让节目组能多多照顾自己的爱豆,各家粉丝好礼送不停,收礼物的一方因此陷入巨大的舆论漩涡。
在爱豆们录制《快乐大本营》时,粉丝们都会送一些礼物。一开始只是帮爱豆做排场给剧组送温暖,送点茶点略表心意,后来演变成送贵才是送对的,认真送才能助力偶像事业,甚至给每个快本主持人送私人订制的礼物。
面对粉丝们的盛情难却,收礼物的人将此视为“甜蜜”还是“负担”就因人而异了。四五千的理光GR3、高档刷头的剃须刀,几千块的奢侈品羊毛围巾和袖口,故宫合作版kindle、新款平衡车……这些早就超出略表心意的程度了。
随着粉丝文化大行其道,粉丝用真金白银打点剧组、节目组已经看到让人惊诧。礼物准备地好不好、有没有新意,还涉及饭圈内部的考核,钱有没有花到位、花没花到点上都很严格,越来越昂贵的礼物、越来越走心的“输出”是不是超出了某个边界,争议不断。
把这场巨大的漩涡放置在流量主导的互联网时代,苛责任何一方恐怕都把问题看得过于表面,过于“妖魔化”任一方也都有失公允。无论在他们各自的角度还是彼此的角度,都有复杂的情感依赖和经济溯源。
随着世代的更替,付费的观念和意识已经在年轻群体中慢慢回归。而他们也是当下粉丝群体的主力军。在一些粉丝群体种也有这样一种心态,将爱豆当成“孩子”来呵护,在他们心里,爱豆是单纯的、无害的、易受攻击的,同时也是需要被助力、被照顾、被守护的。粉丝愿意为爱豆买单,愿意为爱买单,为自家爱豆事业星途奔走呼号,有何不可?
粉丝经济崛起,娱乐行业走到文化产业最闪耀的聚光灯下,无论是对于吴亦凡、蔡徐坤等顶级流量IP,还是大量等待成为顶流的养成系偶像,流量、粉丝、爱豆三者成了“铁三角”,粉丝与偶像的连接关系不断强化,偶像的流量化标签成了撬动粉丝经济的核心入口。
他们是粉丝,也是半个经纪人。他们开始参与运作爱豆的星途,他们购买了流量,也在消费流量。通过深度的互动捆绑,粉丝自主性更强、向心力更强。当流量偶像和粉丝的供养、追捧关系建立,他们之间有爱与被爱的自由,有被占有的幸福,也有被支配的恐惧。
有学者指出,互联网资本进入文创产业后所产生的最大的逆转,就是挖掘年轻人的爱好,从他们身上解读出大数据的流向和流行趋势,征用背后的购买力。当有消费能力的粉丝有了力量,他们就成了可以与经纪公司、影视资本博弈的新势力。在这个意义上,就不难理解,越来越贵重的礼物背后越来越复杂的追星文化。
北京商报评论员陶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