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信瑞丰基金
低温奶(低温乳)就是在充分杀菌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牛奶的原始口感,富含更多营养物质,常温奶是经过高温杀菌的,口感会变差,部分营养物质也会被破坏。
低温奶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巴氏奶,由于其保留了大部分原奶中的活性微生物,因此保质期很短,仅2-7天,而且运输储存需全程冷链,导致其供应难度较大。第二种是超巴氏奶,超巴氏杀菌法指杀菌温度为125-138℃,保持2-4s,并将产品冷却到7℃以下贮存和销售的技术。超巴氏奶相比于传统巴氏奶,在保持原有营养物质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将保质期延长至15-40天,大幅降低了供应难度,提升了供应距离,但由于其并未达到商业无菌的标准,依然需要运输、储存、货架全程冷链。
乳制品行业规模庞大,巴氏奶消费占比较低。我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目前中国乳制品销售规模达到了4196亿,位列全球第二。预计到 2022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市场。目前我国乳制品消费以饮用奶为主,占比达55.8%。酸奶消费位列第二,占比32.1%。饮用奶中,巴氏奶占13.2%,UHT 奶和风味奶分别占36.3%和22.2%。
巴氏奶进入量价齐增阶段。2019年巴氏奶行业规模达343亿元,2005-2014年CAGR达8.3%,主要以量增为主,价格变化较小。2015-2019年CAGR达9.2%,单价CAGR达3.2%,销量CAGR达5.9%,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巴氏奶行业增速从2015年的6.1%提升到2019 年的11.6%,行业增长进入加速期。巴氏奶消费占饮用奶消费比例持续提升,从2014年的8.3%提高到2019年的13.2%。2019-2024年销售额CAGR为6.56%,2024年巴氏奶销售规模将达472亿元,占比将达到17.3%。
行业壁垒
1.制作工艺要求较高,杀菌温度在72-85℃之间,造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2.原奶要求更高,低温巴氏奶需使用100%生鲜乳,奶源必须来自新鲜无污染的规模化优质牧场,只有优质的原奶才能实现在低温环境下的杀菌,保证牛奶的质量安全。
3.靠近终端市场,由于低温奶保质期一般在5-7天,运输半径约为350公里,乳企需要在核心城市周围拥有丰富的牧场资源,以便及时加工原奶。
4.高效的冷链设施,低温奶需全程在2-6℃的冷链运输储存,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的细菌生长。
5.更强管控能力,低温产品因保质期更短,动销更为迅速,需要管理团队有更强的管控能力,对销售端做到精准预估。
但目前几个问题都在得到解决。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将实现低温奶销售半径的扩大,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提供高效鲜奶销售;巴氏奶和生鲜的客户群体基本上契合,生鲜电商平台充当终端网点+送奶工角色,直接连接厂商和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相当于减少损耗提升流转效率;我国奶牛养殖标准化进程加快,奶源质量提升可满足低温原奶要求。
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
对低温巴氏奶和常温乳制品在消费场景、渠道、经营模式、成本费用和终端网点数量进行多方面对比:
1.消费场景:常温奶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礼赠市场,而低温奶基本全部用于日常饮用。
2.销售渠道:常温奶以传统渠道为主,巴氏奶由于对终端冷柜设施有要求,所以主要在现代渠道和当地送奶入户渠道。
3.模式差异:常温奶采用“压货-动销”模式,而低温奶保质期短,要求订单高频处理和前端供应链高效率运行,因此简单的“压货-动销”模式难以适用于低温奶。
4.运输成本和渠道费用:巴氏奶运输与储藏需要全程2-6℃的冷链条件,冷链运输成本比常温运输高80%以上。同时由于低温巴氏奶的冷链、短保寸等特点,货损处理成本较高,操作更加复杂且要求精细化,渠道费用高于常温产品的5-8%。
5.终端网点数量:低温奶网点数量不到常温奶网点的1/3,同等铺货情况下低温产品规模效应相对较小。
在巴氏奶竞争中的核心要素:
1.优质奶源。因为低温巴氏奶生产对奶源质量要求高,需要使用100%新鲜无污染的生鲜乳,且对于原奶的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要求严格。因此,拥有高质量的优质奶源成了巴氏奶业务发展扩张的基础。
2.贴近消费市场的牧场和工厂布局。巴氏奶要求原奶从挤出到生产全程必须控制在 24小时内,同时低温巴氏奶保质期一般为7天,生产出来配送到消费终端时间有限,因此要求乳企要尽量缩小牧场到工厂到销售终端的距离,牧场和工厂均需要贴近消费市场布局。
3.供应链竞争。低温供应链建设投资期较长,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如君乐宝每年需要投入数亿元费用用于建设终端冷链,小型企业不具备大规模建设终端冷链的能力。同时低温巴氏奶较高的货损处理成本,对于终端渠道的销售清货效率要求很高,因此供应链建设与后端销售周转效率对低温巴氏奶行业竞争至关重要。
4.渠道壁垒。订奶入户渠道客户粘性和忠诚度较高,后期进入的企业很难突破。传统渠道低温产品需要门店具备冷藏设备,随着设备的投放先入为主的占领渠道,门店位臵有限可以隔绝竞品形成壁垒。
行业竞争格局
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我国巴氏奶消费仅占27%,欧美等发达国家超90%,日本和韩国巴氏奶占比分别高达98.7%和94%。从竞争格局来看,巴氏奶行业集中度较低,以区域性企业为主。由于奶源、保质期和冷链的限制,使得巴氏奶行业难以突破“产地销”困境,消费辐射半径较小,因此基本上都以区域性龙头为主。例如,华东地区是光明的大本营,西南地区以新乳业为主,北京地区主要是三元。低温巴氏奶由于渠道协同性不强,区域性特征过强(拥有送奶入户等独占渠道),全国化品牌难以形成绝对优势。目前巴氏奶市场集中度远低于常温奶, 2019年CR3仅为27%,2019 年常温液态奶市场CR2超过70%。目前低温奶前三大乳企分别为光明、三元和新希望,市占率分别为12%、9%和6%。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