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涉及最基本的家校职责界定问题,不存在地区差别,不容迟疑。
家长是否应该批改作业,连日来引发广泛讨论。11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在其官网公布《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媒体梳理发现,从2018年至今,已有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山东、贵州、广西、山西和陕西等至少十个省份教育部门出台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有的地方明确定期开展作业督查,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中央层面其实已有明确规定。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明确要求,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
就眼下的情势看,这一要求只是在部分省份得到了回应,多数省份存在执行滞后的问题。但对于国家层面的要求,显然不能由各地选择性执行,而应该成为全国各地的统一行动。现在至少已经有十个省份明确要求教师不能让家长批改作业,其他地方也该尽快推进了。
还应看到,“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涉及的是一个最基本的家校职责界定问题,并不存在地区差别,因此不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的实施措施。
学校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其实质是模糊了家校职责边界。学校把家长变为校外作业批改员和辅导员,不但没有履行好学校、教师的职责,也导致家庭教育过度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既增加学生的负担,又制造家庭的教育焦虑。由此可见,在国家层面的《意见》中,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不是小题大作。
客观而言,一些地方、学校对这一规定,还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在追求升学率、“分数至上”的功利教育氛围中,“题海战术”是重要的应试手段。学校老师之所以布置家长批改、辅导孩子作业,是希望提高“刷题”的效率,如果老师布置作业、老师自己批改,势必会影响老师布置作业的量。
这固然是客观事实。但一方面,国家已明确反对以搞“题海战术”为基础的应试选拔,无度地布置作业,本身就有违素质教育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让家长“代劳”教师的功能,这违背了教师的角色伦理,从理念的根源上就是错误的。这就要求,各地必须尽快将《意见》落地,将学生、家长从这种畸形的家校关系中解脱出来。
当然,一项政策贴地而行,光喊口号不行,必须健全问责机制——问责机制的缺乏,恰恰是《意见》难落地的重要原因。所以,减少乃至杜绝“家长批作业”现象,需配置一套赏罚严明的评价体系。
在这方面,不妨像抓“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一样,充分发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作用,让教育督导“长牙齿”。对于那些尚未执行《意见》要求的地方,国务院有必要加强督导,督促各省份尽快制定相关文件,如果迟迟不肯动议,也有必要给予一定惩罚。
总而言之,教师将批改家庭作业的责任转移到家长身上,不论在科学性还是从义务教育分工层面,都经不起考量。既然中央已经出台了明确的《意见》,各地就得尽快制定相应的执行细则,别因为短时的利益,而破坏了长久的教育生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