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招商招的得是合法的“商”,引资引的应是正规的“资”,别因把关不严而为后来者“埋雷”。
“千元借款‘滚’到65万、地方招商竟招催贷企业:套路贷咋治”,《半月谈》的一篇讲述套路贷的报道,引发关注。报道提到,金融外包服务公司的客服部经理陈某所在公司,就承接了多家网贷公司的催收业务。在她手下,管理着40多个催收员,工作内容则是抽查座席电话,指导他们按话术催收。每个座席每天至少要打400个电话,每催收回来1万元可提成1000元。
更令人错愕的是,该公司还是当地招商项目。陈某就表示,“我干这个两三年了,是正规渠道招聘进来的。公司是当地招商来的,也是正规企业,每年寒暑假都到大专院校招聘,还赞助当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我怎么会想到这是违法的呢?”
地方招商引资进来的“正规企业”,实际运行业务竟是网贷催收,这令人瞠目。但震惊之余,还是要问一句:当地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是怎么把关的?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迅猛进步,“套路贷”、“校园贷”等各种新的违法犯罪行为紧随其后。这类违规贷款往往面向不熟悉互联网的退休老人,及没有还款能力的在校学生等,所以为祸不浅。
而套路贷催收公司,就是寄附在套路贷利益链上的产物——“套路贷”利率极高,其所催收金额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成几何级增长,好似雪球一般会越滚越大。受害人越是心存侥幸,想自行消化,催收公司便越是猖狂。
这几年,监管层面就“套路贷”等违法行为多次进行打击,对暴力催收等乱象也在加强整治。在此背景下,地方招商招来催债企业,难免会引来“看走眼”的质疑。
在人们眼中,招商招来的,肯定得是合法守法、符合本地产业定位的优质企业。但不得不说,出于招商引资的压力,此前确实有些地方官员面对乐于进驻当地的企业,往往会在税收、审批流程等方面给予优惠。具体到审批流程上,往往会简化各项审批流程。
虽然初衷是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理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是某些关键环节的背调审查也漏掉,那难免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此前“加水就能跑”的氢气车成为某地招商项目,就没少遭到这方面的质疑。
所以说,各地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有必要“擦亮眼”,切实把好该把的关。像套路贷催贷企业就算“每年寒暑假都到大专院校招聘,还赞助当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那也没法掩盖其问题。而此类问题企业本不该被纳入招商视野。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不断倡导要简政放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但须明晰的是,简政放权不等于可以“撒手不管”,不等于该有的审批环节可以网漏吞舟。
招商招来套路贷催收企业,就颇具警示意义:招商招的得是合法的“商”,引资引的应是正规的“资”,切忌在发展饥渴下饥不择食,结果把关不严,为后来者“埋雷”。
□陆玖(媒体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