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谈到了数字人民币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
最为广泛的担忧是对于一些不懂技术的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的使用问题。
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数字货币的阻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让这个功能解释更浅显易懂以外,还可以增加老用户带新用户奖励,鼓励年轻人多去帮助周围的人,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做一些智能注册、智能协助等辅助功能来帮助普通老百姓使用数字货币。同时,可以在大的银行营业网点增加数字货币资讯窗口,由专人来负责教学和解释,这样都可以打消普通老百姓的顾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因数字货币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指的是不同国家、地区、个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等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分化的趋势。从这个层面的定义来说,老年人通常科技水平和电子设备使用水平与年轻人的确存在着差距。正如前文所说,前一段的健康码就给老年人增加了许多困难,还曾经出现老人无健康码乘坐地铁受阻导致纠纷的事件发生。
然而,我们也并不用过度担忧。
其一,从根本上来说,数字货币只是纸质货币的一种辅助,具有纸质货币的同等效力,而并不意味着纸质货币会消失,所以并不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其二,实际上老年人的学习能力也很强,比如深圳近期发放的数字货币红包,其中就有很多老年人申请,因而为了推动老年人学习数字货币的操作,可以借鉴这个做法,提供一些奖励来增强老年人学习的动机。其三,数字货币并不需要像传统银行账户体系一样,需要提交身份证等一系列材料并且还有较为复杂的开户手续和风险告知书,数字货币只需要一些具有标示性的符号即可,未来可能车牌号或者驾驶证等等均可以作为申请电子账户的标的,而且数字货币还可以在断网的情况下完整交易,操作复杂程度远远低于电子支付和实体银行存取款,这也降低了老年人学习的难度。其四,之所以许多老年人抗拒电子支付,是因为他们会担心第三方机构能够保障自身的财产和信息安全,而数字货币则是国家背书,是法定货币,这能够打消老年人的疑虑,激发他们学习使用数字货币的热情。
安全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首先,从技术上来讲,数字货币的交易的确是全程可追溯留痕,但是这个痕迹只有有关监管部门可以查看并且用在正规用途。其次,数字货币与现在的电子支付不同,电子支付依托的是第三方平台,存在着一定的安全和数据风险,而数字货币是国家法定货币,背后依托的是国家,是央行。同时,数字货币的账户体系与银行账户体系不同,有标识型的东西很多均可以作为钱包账户,这也给不法分子识别和追踪个人账户带来了许多困难,进而提升了安全性。
许多人也会担心数字货币对银行体系的冲击问题。
首先,数字货币虽然与传统的银行账户体系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没有银行存在是不行的。比如,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式是双层架构,因而在发行过程中,必须有传统银行的参与。其次,数字货币的运营架构也是双层,即数字货币钱包的账户系统和传统银行系统是并存的,因为如果完全抛弃银行账户体系对于这个成熟的金融系统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也不会对银行体系冲击太大。同时,根据穆长春的表态,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应用于小额零售的高频业务场景,因而对银行体系存款的挤出效应是有限的,所以冲击也并不大。
实际上,这种与商业银行并存的货币运营体系也能够保障对货币供应量的掌控力。因为央行数字货币采用的是双层发行方式,央行先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兑换给公众,这就保证了央行在数字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化地位。
窃以为,社会反映的问题的确是我们在推行数字货币时应当重视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只会帮助数字货币变得更好而并不会成为我们的担忧,相信数字货币的未来会更好。(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盘和林经济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