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和出海业务今年最被看好。”
作者:步摇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据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消息,在第20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专注于消费领域的投资人围绕流量和消费品的关系,以及未来看好的投资领域进行了分享。
毫不夸张的说,今年是消费投资年:德迅投资在2018年开始投资新消费,在两年时间已经投出了十几个项目,华映资本2018年开始聚焦消费,迄今已投出了60多个消费类公司,璀璨资本在过去三年投资了10多家消费公司。
相比于传统消费以商品制造或位置为核心要素,新消费则是以数字或者后台系统来连接消费者,以消费者运营为中心。
新消费品牌的崛起离不开流量的变迁。从社交媒体的兴起到短视频的应用,媒体的变化带动了用户时间的迁移,从电视迁移到社交媒体,又从社交媒体迁移到短视频,流量一直在动态发展,流量价格也在一路飞涨。
德迅投资董事总经理齐海透露,王饱饱起初在微博上投放,三个月之后转移到B站,现在王饱饱每个月在抖音和快手上有几千万的广告费投放。
齐海还表示并不认同新消费品是流量催生的产物,他认为,流量只是本轮新消费产生的原因之一,未来若还以流量为基础推动消费品创业将面临困难。对此,德迅和目前已投的消费品公司沟通最多的是让其把流量投入的比例从1:1降到1:0.5.因为消费品的流量端已不那么友好了。”
华映资本主管合伙人王维玮也认为流量端只是部分动因,他更看重的是供应链能力,只有供应链能力+流量+人群才能迭代新品牌。
青锐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吴斌更倾向于将流量理解成一种科技手段。线上科技的发展可以让消费品精准触达用户,这是跟过去完全不同的变化。过去的模式是消费品上市一定要铺代理铺线下等B端渠道,不铺到B端就无法触及C端。现在涌现非常多的消费品牌,无非是在供应链基础上叠加了非常好的科技手段,可以精准触达不同人群。
璀璨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晓丰认为线下流量也是很重要的流量,且跟线上流量的逻辑相通。线下商场位置就相当于线上的广告位,线下商场跟电商类似,包括复购率、单价、留存和转换率都可以拿来跟电商对比。
中国的新消费是压缩型的,美国100年的发展在中国可能压缩到了20年,压缩期就容易产生大的分化,也因此产生时间窗口期。
吴斌认为,消费赛道创业者要在分化中尝试占领一个品类和在品类中不停分化进化成个体,这是消费者能走通的两条路。
吴晓丰分享了几个消费群数据,单身人口超过2亿,下沉市场有9亿多,90后和00后约为2亿-3亿。从人口结构上,吴晓丰看好几个机会,性价比消费(高品质消费)、新人群机会和单身经济。
王维玮也认同,华映资本投了从55岁开始的银发机会,且持续看好单身经济中催生出的宠物市场。此外,新生代的精神属性的需求正在井喷式爆发,能把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结合好的消费品也被看好。
对于消费者的研究,齐海认为,中国正在发生M级消费分级以及中国计划性消费会逐渐达到50%以上。
M级消费分级指的是,中产阶级可支配收入少需要消费降级,小镇青年可支配收入多正在消费升级,六环外人口消费也在降级,整个消费人群对商品产生一个M型结构。而随着上海履约能力提高和前置仓的增多,计划性消费将占比50%以上,美国在疫情之后,其计划性消费已达到50%以上。
最后,各个投资机构也分享了自身看重的赛道。山行资本合伙人朱思行表示,跨境电商还有很大机会,前提是要发挥中国制造优势,例如中国手机电子产品占全球产量70%-80%。吴晓丰近期也在横扫出海电商,包括消费电子和小家电等。
吴斌也在看出海机会,据其自身接触的行业玩家,今年业务至少增长了3倍,他看好与人的消费变化相关的行业,最看好产品力强和供应链管控能力强的公司。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涂鸦。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