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逢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0年第17期
自承担经理国库工作以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国库部门始终坚守“为国理库”使命,强化“为民服务”宗旨,积极适应新时代国库发展要求,强化规范管理,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努力把山东国库打造成为基层央行金融服务的优质品牌。
高质量发展夯基固本
保持国库工作正确方向。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国库创造性地发挥职能作用,在助推财税及普惠政策落地、“放管服”改革、实践创新及内控管理等方面,实现党建与国库业务深度融合,确保将经理国库职责真正融入央行事业全局和现代化治理体系之中。
优化国库队伍和作风建设。目前,山东国库有187个组织机构,从业人员近800人,提升国库人员履职能力,是保障国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为优化国库机构、人员、岗位、业务量等要素配置,近年来山东国库深入调研,大力抓好培训,强化作风建设,重视典型引路,促进国库队伍业务更加精良、理念更加先进,引导国库人员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为安全高效履职提供坚强的组织与人才保证。
健全国库制度保障。随着财税改革不断推进和财政收支规模日益增长,国库业务种类日趋多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国库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复杂。山东国库始终坚守国库资金和系统运行安全两条底线,坚持把完备缜密的制度体系当作业务发展的“先手棋”,着力打造“基本制度+专项制度”全覆盖、多层次的国库制度体系。为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山东国库坚持把制度融入业务操作流程,在全省探索推广国库会计质量管理,将业务流程细化为18个作业指导书,对关键风险点全过程控制,让制度化、标准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效打造平安国库,连续实现“零案件、无风险、低差错”的基础工作目标。
信息化建设提质增效
全面实现预算收入缴库电子化。近年来,我国以“3T”为核心的国库信息系统框架逐渐完善,极大地提升了国库收支电子化水平。在这一顶层设计下,山东国库立足辖区实际,结合财税金融改革新要求,以点带面实施科技改造创新,提高国库业务科技含量,逐步实现预算收入缴库电子化全覆盖,着力提升国库服务预算、服务地方、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开发推广“三方协议”网上签约系统,打通TIPS业务电子化最后关口,在全国率先实现TIPS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办理。组织开展非税收入无纸化缴库试点,推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全面上线,为居民足不出户纳税缴费提供更多方便和选择。
打造预算支出快车道。资金拨款效率是国库服务预算执行能力的重要体现。山东自2008年启动国库集中支付以来,参与单位不断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相应地对电子化改革的需求日益紧迫。为此,山东国库强化财库合作,把打造“集中支付电子化”山东品牌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全面推进,实现地市级电子化上线率超过50%,在促进预算支出高效执行、保障国库资金安全运行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山东国库第一时间开辟疫情防控资金“绿色通道”,依托稳定高效的国库业务系统,拨付防疫救治资金近9000笔、金额31.5亿元,无一差错、无一延缓,为全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攻坚助力税收退库提质效。税收退库业务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国库资金出口,其政策性强、业务种类多。提升退库电子化水平需要国库、税务双方认证,解决不同退库类型下资料分类提取、传输问题,并以资金安全为前提,步步留痕,高效处理,涉及环节多,技术难度大,因此信息化进程较为缓慢。2019年,为确保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充分释放,解决小微企业退税、出口退税质效不高等“堵点”,山东国库主动与有关部门反复论证,开发出“电子退库系统”,率先实现全类型税收退库“电子化”办理,退税业务流转时间整体压缩一半以上,国库退库环节实现“秒审即退”,也为疫情期间非接触退税服务提供了支撑。
为民服务实干创新
惠民补贴“直通到底”。国库处于国家财税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面向社会民生提供服务。对惠民资金拨付而言,传统、主流的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存在拨付环节多、流程长等问题,以“点对点”为主要特征的直接支付无疑是国库惠民政策落实的理想方式。山东国库将直接收付作为优化国库惠民服务的突破口,2007年在全国率先成功开展水库移民扶持资金直接支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后,山东稳步扩大国库直接支付范围,目前支付项目已由涉农补贴扩展到工资发放、社会保障、灾害补助、节能环保等领域,打造了财政资金全程封闭运行的“国库直通车”模式,搭建起政策惠民“连心桥”。至2019年底,全省累计办理直接支付业务6555万笔、金额108亿元,直接支付项目444项,彰显了人民银行国库“服务地方政府、惠及一方百姓”的良好社会形象。
退库服务“畅通无阻”。面对近年来国家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的新要求,以及今年以来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新任务,山东国库加强税库互动,通过流程再造、制度安排、环境优化等,有效解决各类退库难题,帮助企业、个人尽享政策红利。建立退库业务分类处置机制,对疫情保障物资生产企业、重点企业、支柱企业退库业务适时启动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优化出口企业营商环境,实施流程优化整合,出口退税工作明显提速,实现2日内办结。启用简易程序,对普惠性减免退税实行清单式批量处理,做到“随到随办、一次办好”。开发运用“个人所得税退税审核工具”,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退税效率,确保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圆满完成。2019年以来,山东国库已办理各类退库110.5万笔、金额957.9亿元,惠及企业50余万户。
建言资政“掷地有声”。国库作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连接点,在推动政策协调落实、服务领导决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有很大的主动作为空间。2019年,山东建立了“财税关库联席会议制度”,与财政部山东监管局、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搭建“财政和经济运行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同时,深入挖掘国库数据的“金山银山”,构建山东国库指数,首创“减税降费重点企业监测服务制度”,为研判经济形势、预测政策执行效果提供参考。近3年来,山东国库的多项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被地方政府采纳。
法治化监督稳舵驭舟
增强事中控制,使国库管理有“深度”。国库监督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核心要义,是国库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可靠保障。实践证明,国库在办理预算收支过程中依法行使监督职能,是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的有益补充。面对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先支付、后清算”模式所形成的监管难点,山东国库依托事中监督手段创新,开发推广“国库集中支付事中监督系统”,前移集中支付事中控制关口,实现“以预算控额度、以额度控清算”,强化对全口径预算执行的源头控制,初步建立起高效、动态的国库事中监督新模式,有效发挥国库在预算执行环节的“闸门作用”。
建立负面清单,使国库管理有“温度”。代理国库业务涉及部门多,文件规定和监管要求的透明度、共享性相对较低,制度执行落实压力较大。山东国库在全面梳理业务规章基础上,制定了“金融机构代理国库业务负面清单”和“国库业务管理负面清单”,把制度语言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执行标准,划定业务行为底线。负面清单管理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和国库人员树立制度理念、合规意识,逐步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从而实现国库监管从外部干预到内部自律的机制创新。
强化监督检查,使国库管理有“力度”。为把好基层支库风险防范关口,山东将全辖92个县支库的事后监督职能全部集中至中心支库,提升监督层级,并依托“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T+1日监督,确保监督主体独立性和监督及时性。针对代理支库监督弱化问题,山东国库建立了“双线监督”模式,在内部监督基础上,定期由管辖国库开展二次监督。此外,加大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检查力度,2018年以来共完成33家商业银行国库执法检查,不断提高执法检查的严肃性、规范性、科学性。
发挥垂直管理优势,使中央资金直达有“精度”。当前,在财政收入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保障基层正常运转和民生支出“不打折扣”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库监督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2020年全国“两会”决定:增加财政赤字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新增财政资金要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国库在做好2万亿“直通”落地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业务垂直管理优势,立足职能全面加强监督,确保资金拨付、使用精准高效。特别是在落实基层“六稳”“六保”工作中,国库监督应更加有力,聚焦财政、税制改革的堵点,纾解基层治理的难点,督促“开源”和“节流”措施合法合规,压实各地各级保障责任,从长远上夯实基层治理的根基。■
(责任编辑张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