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朱雀基金黄振:科技创新是起点性价比是爆发点
中证网讯(记者 何昱璞)朱雀基金“融入洪流”2021年度策略会日前在上海召开。朱雀基金副总经理兼专户投资部投资总监黄振担任演讲嘉宾,展望先进制造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在剖析行业投资机会之前,黄振首先介绍了朱雀基金的整体逻辑框架:在朱雀基金,赛道没有好坏之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行业会有四个周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每个阶段特征不一样,在发展初期朱雀基金会重点关注这个行业渗透率提升的驱动因素,到了成长期会关注整个行业竞争格局变化以及哪些企业可能会脱颖而出,到了成熟期会关注企业创造稳定现金流的能力,基于不同的特征寻找相关的投资机会。
黄振表示,历史来看,每一轮科技创新都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比如最开始的工业革命,把人类运输方式从马车转化为铁路,电气及内燃机技术创新推动了燃油车的发展,九十年代的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互联网产业崛起,最近几年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工智能等等。朱雀基金把科技创新带来的投资机会分为两类,一个是0到1的,一个是1到10。不是每个科技创新都会由0到1成长为1到10大的行业,前者是小众市场,后者是巨大的市场容量,对于朱雀基金而言要找1到10,因为更有可能出现大市值公司。
至于如何寻找从1到10的投资机会,黄振认为科技创新只是逻辑起点,更为关键的驱动因素在于科技创新的性价比。展望未来,黄振分析了三个方向的投资机会:太阳能+储能、汽车智能化和商业航天。
太阳能+储能:性价比驱动“能源清洁化”
黄振指出,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需要解决成本和间歇性两个难题。2020年全球太阳能项目最低电价已经降至1.32美分/度,国内太阳能竞价项目也出现低于火电脱硫脱硝电价的情况。在海外,太阳能已经成为美国成本最低的发电技术,尽管页岩气革命推动了美国能源产业的发展,但2019年美国新增电力装机构成中,39%来自太阳能,天然气机组占比为32%。另外,美国2023年-2027年会有100GW化石能源退役(火电+核电),考虑利用小时差异,需要400GW-500GW的可再生能源替代。
在太阳能的间歇性环节,随着抽水蓄能以及以锂电池为代表的化学储能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电动车产业大发展带来锂电池产能的快速扩张以及成本下降,黄振认为,储能与光伏的结合将会成为后续能源的重要构成部分。
至于该领域的投资机会,黄振指出,近年来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从硅料到组件,各环节竞争格局均有改善。龙头企业依靠技术、成本、资金、渠道优势加速扩产,形成正循环,行业马太效应初显。
汽车智能化:百年未有之变革
数据显示,汽车电子已经成为Tesla Model 3成本价值占比最高的部分之一,仅次于动力电池系统,2030年,汽车电子占比将增至45%,成为全车价值占比最高的环节。
黄振认为,电动化只是汽车行业变革的序章,智能化才是产业百年未有之变革。一辆国产Model 3售价可以下探到25万元人民币,假设特斯拉的盈利能力相对传统整车厂更强,每辆车硬件的净利润可以做到2.5万元人民币,但一个FSD安装包的售价是6万元人民币,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系统赢利能力远远高于硬件,汽车智能化的进化,将会使得汽车行业的盈利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振认为,特斯拉不同于传统汽车,整车性能从出厂的时刻基本固化,而Model 3的交付只是功能迭代更新的开始。百公里加速的提升需要2000美元、冬天后排座椅加热需要300美元、特殊情况增加5-10%的续航里程,传统汽车想要做到这一切,需要在4S店完成,而特斯拉仅仅只需要OTA在线升级即可完成,类似智能手机领域的软件更新。
特斯拉采用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和域控制器实现硬件功能的迭代更新,同时自研核心部件的软件控制算法,通过软硬件的结合实现整车控制功能由过往的“诸侯割据”转化为“中央集权”,这也是特斯拉通过OTA实现整车制动距离由46米缩短为40米的关键。
汽车行业智能化的迭代更新将为行业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包括整车EE架构的变革和域控制器的发展、软硬件解耦将为零部件企业提出新的要求、汽车半导体价值含量的增加、执行系统升级为电子线控、零部件的模组化。
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汽车只是智能化产业应用的一环,随着汽车智能化产业的成熟,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系统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场景(驾驶的环境相对更复杂),比如功能更为强大的家庭服务机器人、餐厅的送餐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等,万物皆智能的通用机器人将有望成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商业航天:超越阿波罗登月的发展新篇章
黄振介绍,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阿波罗登月之后,目前将进入第二个黄金发展周期。上一个黄金发展周期主要驱动因素来自美国苏联政府的投入,政治博弈的诉求高于商业利益,而这一轮黄金发展周期的主要驱动因素来自技术创新带来的性价比提升。
他认为,这一轮技术创新最有代表性的企业是SpaceX,过去商业航天无法大规模民用的问题在于成本太贵,而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火箭等高价值载荷一次报废的属性,SpaceX通过两个途径降低了商业航天的应用成本,首先是火箭的重复利用,通过自主研发的可变推力发动机实现了一级火箭的回收,在猎鹰9号二级火箭中,一级火箭成本占比约为60%,一大半成本被它进行了回收,因此SpaceX的发射成本不到欧美同类火箭的40%。其次是一箭多星,单枚火箭成本固定,只有发展一箭多星的技术,才有可能降低单颗卫星的发射成本,并最终降低卫星的使用成本,SpaceX火箭和卫星一体化的商业模式,解决了卫星功能、卫星外形和火箭载荷相匹配的问题,最终实现了一箭六十星的突破。
黄振总结,本轮商业航天市场的黄金发展周期,短期关注航天制造业、中长期关注运营环节,如3D打印、智能驾驶和企业经营数据挖掘等领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