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有中科海讯、中公高科(603860,股吧)、中房股份(600890,股吧)等55家未被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营收低于1亿元,且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 ]
12月14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就改革后的退市制度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退市新规正式揭开面纱。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的公司共计135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的公司共计82家。
从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稿来看,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已进入“高危预警”行列。
发挥市场优胜劣汰作用
伴随注册制改革,退市改革也历经多轮。
2012年以来,上交所主板退市制度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已经建立了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四类强制退市指标体系和主动退市情形,并设立风险警示板揭示退市风险,推动平稳退市。
改革至今,沪市主板已有数十家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并摘牌。近两年,试点注册制以来,面值退市逐渐成为退市主渠道,沪市已有6家公司因股价连续跌破面值而退市,不少公司徘徊在面值退市边缘,市场化退市开始迸发出威力。
深交所也先后在2012年、2014年、2018年启动三次改革,建立了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四类强制退市指标体系。2019年以来,深市强制退市公司数量达到18家,退市改革成效逐渐显现。
回首中国资本市场历史,2001年4月21日,连续四年亏损的PT水仙因申请宽限期未获上交所批准,并被要求于当年4月23日起终止上市,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家退市的上市公司,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的序幕正式揭开。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两市已摘牌股票146只,扣除B股以后,为125只,主要为主板和中小板公司,仅有8家为创业板公司,且退市时间主要集中在今年。而如今A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4100家,平均每年新增200家左右,因此A股上市公司退市数量远低于IPO数量。
从全球来看,2007年至2018年10月期间,上市公司退市数量累计达到21280家,超过IPO数量累计值16299家。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研报认为,退市率太低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含金量不足,证券市场更无法发挥出资本市场配置优势。过去中国A股市场因为没有注册制,IPO成本与上市公司身价十分昂贵,上市公司具备“壳价值”,主动退市积极性不高,且保壳动力强,甚至壳股存在炒作现象,破坏了股市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功能。
部分股票进入预警名单
退市新规的出台,优化了退市指标,缩短了退市流程,并遏制退市炒作。
从交易类指标来看,退市新规将原来的面值退市指标修改为“1元退市”指标,同时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市值指标。
截至12月14日收盘,仅有5只*ST股以及凯迪退的面值低于1元。至于总市值的指标,截至目前,并没有总市值低于3亿元的个股,收盘市值最低的*ST富控也有4.72亿元。
也就是说,从交易类退市指标来看,目前暂时还没有未被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触及。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预计,随着全面注册制时代的来临,交易类退市指标会被更多地触及。
在财务类退市指标方面,退市新规取消了原来单一的净利润、营业收入指标,新增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的组合财务指标。一年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即被ST,连续两年,终止上市。
记者统计发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超百家公司营收低于1亿元,且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
如果扣除ST股和*ST股,那么,有中科海讯、中公高科、中房股份等55家未被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营收低于1亿元,且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
如果以2019年年报作为统计阶段,约有52家上市公司营收低于1亿元,且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其中,未被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约为22家,包括绿庭投资(600695,股吧)、大东海A、园城黄金(600766,股吧)等。
四季度已接近尾声,留给这些“高危”企业的时间不多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