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范围产生持续影响,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均坐上过山车,从暴跌到暴涨走出“V”字行情。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局势趋稳,各行业复工复产叠加多方政策资金支撑,三季度以来,包括有色、黑色、化工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快速拉升,刷新多年高点,“周期黄金底”的提法再度甚嚣尘上。
不同于2016年、2017年“周期热”立足于供给侧改革对供应端带来冲击的理论,本轮周期行情始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突发事件,立足于后疫情时代需求端的复苏。因此,能够支撑本轮周期上行持续的前提,是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稳经济政策持续强化。
近期已公布的10月份经济数据超乎市场预期,多项行业数据增幅良好,确实为周期商品走强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但仍需警惕的是,在国内经济增速逐步恢复,商品价格多创高点,疫苗研发进展提速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市场将面临政策支撑减弱,海外供应重启等不确定风险。若后续市场需求增速不及预期,海外供给冲击国内市场,周期商品如今的超预期表现可持续性将面临考验。
此外,在国内疫情防控稳定,海外疫情依然持续的背景下,当前周期商品产业链格局也出现了众多独特表现。
例如,从2020年年初以来,期铝市场打破以往国外铝价高于国内的惯例,沪伦比值不断走高,铝价内强外弱明显,成为铝业从业多年人口中的“异常事件”。
在国内需求旺盛,国外需求疲软的背景下,LME铝价近期虽有涨幅,但远不及沪铝走势强劲,如今国内外铝单吨差价已达千元,铝锭进口窗口逐步打开。因存在市场套利空间,国外铝锭开始流入中国国内。
这些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市场格局变动,短期来看是周期商品在国内走强的表现,但长期来看也将成为特殊背景下的“插曲”,或终将随着国际市场供需自然调节而回归日常。
面对后疫情时代市场围绕周期商品展开的狂欢派对,投资者应更加警惕多重不确定因素下,商品基本面强势的可持续空间,分析价格历史波动的规律,敬畏周期的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