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汇率波动难阻入场热情 全球资本持续加码人民币债券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1月5日电(记者杨溢仁)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最新统计,截至2020年10月末,境外机构的债券托管规模已达26826.76亿元,同比上升48.53%,较上月末多增866.21亿元。
业内人士普遍判断,境外投资者布局我国金融市场积极性将进一步增强。
中美利差保持高位
步入11月以来,中美利差虽然一度有所压缩,但始终呈现出高位震荡的格局。截至11月4日收盘,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依旧保持着242BP的较高水平。
无疑,在今年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大幅攀升的背景下,我国债券的利率优势不言而喻,加之人民币升值、国内基建完善、对外开放提速等利多因素的“护航”,则境外机构持续提升于银行间市场的参与度并不出人意料。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最新统计,截至2020年10月末,境外机构的债券托管规模已达26826.76亿元,同比抬升48.53%,较上月末多增866.21亿元。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更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共成交33.2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8%。此外,参与银行间外汇和债券市场的境外法人机构分别达到113家和552家,其交易账户数已经占到各自市场的10%和16%。
不可否认,在金融业不断扩大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现阶段人民币升值与外资流入已然形成了阶段性共振。
“本轮人民币升值主要和中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经济基本面率先企稳修复相关,尽管后续随着欧美等国家疫情的平稳及经济的复苏,单向升值并非长期趋势,但人民币汇率仍有望维持稳中向好的趋势,未来料会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浮动。”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直言,“考虑到汇率因素是外资购买人民币资产的重要决策变量之一,则汇率的稳健走势有助于进一步增加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我们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境外机构将人民币资产作为独立的避险资产进行战略配置,境内市场有望获得更多增量资金。”
当前,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都不会改变市场对人民币持续稳健升值的预期,而任何一次回调,都会激发海外投资机构强烈的抄底热情。
“入指”引力不宜低估
需指出,人民币债券被纳入国际三大主流债券指数所能带动的境外资金规模同样不容小觑。
可以看到,人民币债券分别于2019年4月和2020年2月正式被纳入了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和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按此前计划,纳入工作分别在20个月内和10个月内分步完成。而截至今年年底,人民币债券将完成纳入前述两大指数的工作。
具体来看,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追踪资金规模约为2万亿美元,中国债券在指数中的权重达6%,考虑到纳入该指数的人民币债券较多,完全复制指数难度颇大,预计入指后所能带来的增量资金会在1000亿美元左右;追踪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的资金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债券纳入后,所占权重能达到该指数10%的上限,预计能带来2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上述两大指数合计吸引境外资金至少达1200亿美元。
此外,今年9月,富时罗素宣布中国债券将自明年10月起将被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
根据市场普遍预期,鉴于中国债券占指数的权重为5%至6%,在中国国债纳入完成后,若WGBI的追踪资金规模按2.5至3万亿美元计算,那么后续有望吸引1250至18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国内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此前表示,这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金融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
有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外资累计增持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7191亿元。不仅如此,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已向50多个国家和地区、3万余个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日均交易规模超过6万亿元。未来,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步伐必然会进一步加快。
“考虑到当前中国国债仍然是世界上高评级主权债中收益率比较高的品种,则在全球负利率债券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后续外资还是会持续流入国内债券市场。”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于丽峰说。
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亦预计,海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中的份额将持续提高,可能从目前的个位数提升到10%至20%的水平。
“未来十年,外资之于中国的股市和债市都将呈现长期流入态势。”一位券商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外资配债是长期逻辑,中国利率高企,吸引力不言而喻。”
修炼“内功”仍是关键
现阶段,对于外资流进可能带来的波动,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资本市场上通过合规渠道进行投资和卖出的外资在短期内不会对资产价格产生系统性冲击。
事实上,外资于国内债市的整体占比依旧相对有限,其择券配置一直以来聚焦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品种,对于信用债的涉猎相当有限。一方面,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时间较短,而信用债的投资需要更复杂和专业的研究,境外机构尚需时间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国内信用债利差保护相对不足,与利率债相比性价比较低。同时,国内信用衍生品市场仍不成熟,通过衍生工具进行信用风险对冲的实现难度较大,加之配套的投资者保护和违约处置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多重因素共同制约了外资配置信用债的积极性。
受访的业界专家普遍表示,展望后续,若想进一步提高债市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则积极修炼好“内功”仍是关键。
首先,需适应投资人需求的变化,建立全球评级序列等新的评级标准体系,提升信用评级区分度和信用风险预警能力;其次,需完善投资者保护和违约债券处置的法律和机制安排,推动债券发行落实各项投资者保护条款,提高债券发行和存续期内信息披露的质量,提升债券违约处置的效率和透明度;再者,应加快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更好发挥信用衍生工具在信用风险对冲、价格发现和违约保险方面的作用;最后,建议强化风险防范监测体系的建设,及时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平稳有序推进对外开放。
编辑:林郑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