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艾琳
随着宏观指标显示中国经济进一步恢复,徘徊半个月后,人民币再迎来猛涨。
9月1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大涨460点报6.7775,与中间价均刷新逾16个月新高,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亦升破6.78,截至17:30报6.7725。相较年内高点7.17,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约4000点。
机构认为,未来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相比经常账户,人民币更多受到美元指数的影响,预计美元指数今年仍将保持约5%的上下波动,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有望较上述高点下行4000~5000点,触及6.7左右的位置。”某外资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管涛近期在第一财经独家撰文表示,人民币汇率已从低估转向均衡合理,因此目前可能是不一样的汇率周期。在汇率机制灵活性提高的情形下,升值有可能是大开大合而非小步快走。而汇率趋于均衡合理以后,有涨有跌、双向波动也合常理。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将目光转向了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并期待更多关于平均通胀目标的新货币政策框架细节。在此之前,若无明确消息指引,预计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区间波动。
多重因素推动人民币补涨
9月14日,因美元指数下跌0.21%,收于93.047,当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就上涨134点,夜盘更较上一交易日涨262点。到了15日,美元指数下破93,人民币势如破竹,开盘跳涨近300点,连续收复6.8和6.79两大关口,之后强势不减,并一度升至6.77附近。
美元指数的走弱为人民币提供了动力,而欧元的被动走升是美元指数弱势的主因。
由于此前市场担忧的英国脱欧相关风险以及欧洲央行可能口头或采取行动干预欧元走升并未兑现,欧元恢复涨势。截至北京时间9月15日17:00,欧元/美元报1.1885。机构预计,欧元今年仍有望持续走强,德国商业银行目前预计欧元/美元年内将达1.2,渣打则预计将达1.24,美元仍可能走弱。
就中国本身的因素来看,经常账户的持续好转无疑是最关键因素,中国出口改善的持续性几乎远超所有机构的预测。8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速为9.5%,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且增幅扩大,并创下2019年4月以来的最大单月增速。同时,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增速为-2.1%,连续两个月小幅下跌。这使得经常账户顺差不断扩大。
经济基本面的强韧有望使人民币未来维持强势。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称,目前宏观指标已从局部恢复到全面恢复。尤其是,前期较弱的消费下行了7个月后终于在8月重新上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也达到了去年的平均水平,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一起扩张,推动经济基本面向好。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是现阶段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为-0.3%,基本将一季度的大幅负增长消化掉。其中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更为强劲,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在6月已恢复增长,前8个月累计增速更达4.6%,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会超过6%;基建投资增速也跑赢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前7个月累计增速正增长后,前8个月累计增长达2%。”吴照银称,消费数据恢复正增长更有重要意义,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5%,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4%。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受疫情的负面冲击正在逐渐消失。
此外,中国货币市场利率维持高位,从利差角度支持人民币。银存间7日质押回购利率(DR007)仍维持在近2.1%。9月15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0.674%,而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143%,利差维持在250BP的历史高位,且机构预计中国国债收益率仍将攀升。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鉴于中国宏观经济预期逐步改善,10年期国债的利率中枢在年底有望达到约3.3%。货币政策一方面不会因经济恢复而走向降准降息的反面,而是以稳为主,即政策性利率将保持相对稳定,市场利率围绕政策性利率波动,另一方面是不会“大水漫灌”,以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重点领域,精准滴灌。
短期看美联储重磅信号
在人民币升破6.8后,交易员预计区间波动将持续,直到美联储的态度、美国大选等事态更加明晰。
管涛认为,正如经常项目收支趋于基本平衡后,容易出现顺逆差交替出现的情形,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合理以后,有涨有跌、双向波动也合常理,不太可能出现持续的单边走势。
“如果出现某种趋势性的变化,则不排除是汇率超调,其中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是经常项目或货物贸易收支的变化。如果升值伴随着经常项目或货物贸易顺差迅速收窄甚至逆差,有可能会引起市场关于人民币汇率高估的猜测,进而触发人民币汇率的自发调整或者对有关部门逆周期调节的市场预期。”管涛称。
当然,在汇率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不排除这种超调会持续较长时间。这也是浮动汇率的痼疾之一。管涛认为,“需要加以妥善引导”。而如果改革开放制度红利进一步释放,经济内外循环机制更加畅通,科技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增强,中外经济增速差异重新扩大,中国相对投资回报率上升,则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基础将更为牢固。
就短期来看,市场的焦点仍在于美联储。8月底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演讲,称新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盯住平均通胀(AIT),即把2%的通胀目标变为长期平均2%的目标,未来也不会根据就业市场来决定加息与否。当时,长端美债收益率大涨。目前,市场仍在等待美联储在9月17日的FOMC议息会议上给出更多细节。
国际机构的观点明显两极分化。渣打认为,美联储会加大资产购买规模、防止AIT使债券收益率攀升,美元也会在后期持续走弱。
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师罗伯逊(Eric Robertsen)本周最新表示,当前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总和已超21万亿美元,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已超GDP的60%。但渣打认为G3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尚未完成,预计即将举行的FOMC会议上,美联储将重申其对资产购买的承诺,以推动通胀上升。
摩根士丹利则认为,美联储不太可能通过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的方式来压低债券收益率,AIT将会使得收益率走高,且美元可能无法维持在很弱的位置。“过度疲软的美元可以更快推动通胀,但这种速度可能会快于美联储内心希望的速度,因为这可能限制美联储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维持较低利率、以使就业恢复到今年2月时的水平的能力,而这实则才是美联储的最终目标。”
整体而言,国际投行普遍认为,本周美联储大概不会详细说明其对通胀的具体“容忍度”,即美联储能够接受的超出通胀目标的程度。为了确保经济复苏,美联储现在认为财政政策应该承担重任,此前美联储官员一再呼吁出台新的财政计划。另一方面,美联储显然认为货币政策没有多少其他选择。因此在新货币政策框架宣布后,显然更倾向于退居幕后,等待事态的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